分享

【焦点透视】“跨界合作”共赢“嫁接”优势

 文野 2016-02-27

  如今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消费结构的极具复杂化,促使着社会各个行业需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跨界合作”也不局限停留于“强强联合”的层面,更多的是应该赋予它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概念。


  普惠金融是农信机构“骨子里”赖以生存的经营发展模式,正是这一模式让农信系统牢牢掌握了农户、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这三大群体资源。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三大群体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在急剧改变,蕴藏着强大的内在消费动力。针对这一尚未完全开发的丰富资源,农信机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盈利模式的转型升级,必须跳出“单打独斗”和“独享”农村市场“蓝海”思维,建立合作对象准入机制,实现精准“跨界”。结合这三大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潜在消费需求,物流快递、电商理财、百货公司、旅行社等都是农信机构的理想跨界合作对象。


  历史的深厚积淀和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赋予了农信机构在进行跨界交流,探索跨界合作上有着先决条件和绝对优势。


  扎根“三农”,社会基础优势。农信机构几十年“摸爬滚打”的外在环境都是在“乡-村-镇”线上,无论从情感认同还是对农域的熟悉程度都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在进行跨界合作的过程中,可提供海量精确的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发挥农民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作用,迅速占领市场,最快时间吸收为忠实客户。


  网点众多,物理平台优势。农信机构的网点已经填充了系统所在地的各个乡村和城镇,网点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像浙江农信系统已经在全省建立了成熟完善的“丰收驿站”系统(综合惠民服务系统),提供金融、电商、物流、信息、便民等服务,为跨界合作提供物理承载条件,可充分发挥农信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规模效益。


  社区性质,专业服务优势。农信机构是天然的社区银行,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高效、完善的服务体系,长年累月地服务本土客户凸显了农信机构的服务方式更接地气的优势。农信机构应该将既有成熟的服务模式嫁接到跨界行业上,结合合作行业特点,实现行业服务无缝对接。


  技术成熟,支付结算优势。农信机构可以依托现有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整合已开发运用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结算端口,融入“互联网+”因素,改变客户传统的柜台支付结算习惯,引导转移至电脑、手机等终端,为跨界合作盈利提供了便捷结算前提。


  辐射面广,消费人口优势。农信机构的既有客户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以农户、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为主的群体,形成了潜在的消费主力军,农信机构应该抓住这一全体,顺应这一群体的消费生活改变方向,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出“长尾效应”,释放三大群体内在的产业需求能量,选择相应的产业进行合作对接。


  “跨界”需谨慎,“合作”要小心,我们也应该要清楚地认识到“1+1”有时候会小于2。在进行跨界合作的同时,农信机构应该开阔视野,房源目标,加强调研和分析力度,全方位考量其中的利与弊。市场人口素质的层次不齐,会影响农信机构选择合作对象的判断能力,也给后期跨界经营埋下很多隐形“陷阱”;与合作对象的专业知识不对接,会导致合作过程出现分歧和信息的不对称,更会导致在实际的运行方式上偏离原有的轨道和策略。这都是农信机构应该重视的风险和不可回避的问题。(浙江兰溪农合行陈家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