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脉痉挛

 成靖 2016-02-28

折叠 编辑本段 基本概念

冠脉痉挛冠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发生的一过性收缩,引起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痉挛易发生于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偶发生于表面“正常”的冠状动脉,它的任何一个分支或多个分支均可受累。 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活动对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当在心理应激状态(如过度兴奋、紧张、焦虑、惊恐等),或寒冷刺激、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加上冠状动脉局部高敏性,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某些药物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冠脉痉挛作为构成多种心脏缺血性疾病的基本病因。

急性心肌梗塞多数由病变处血栓形成引起,而有些心肌梗塞并无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偏轻,冠脉造影正常或仅有轻度狭窄,但也发生了心肌梗塞,究其原因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的结果。冠状动脉长时间持续痉挛引起的病例已陆续有报道。冠脉痉挛导致血管收缩压力和切应力增高,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急剧变化,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的张力增加,可使斑块易破裂,从而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心肌坏死。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数小时内的血管造影中,向完全闭塞或几乎完全闭塞的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一部分病人(约18%)的血管闭塞可以缓解或改善,并且在溶栓治疗后,常需要大剂量的硝酸甘油以保持血流和扩张再通的血管。据统计,1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塞是由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冠脉痉挛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多见于青年人,且梗塞范围比较广泛,冠脉造影呈粥样硬化性狭窄或管腔正常,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可使一过性狭窄或闭塞狭窄迅速消失或自动消失。

折叠 编辑本段 症状介绍

临床上,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猝死等

折叠 编辑本段 类型

1.与球囊扩张相关的冠脉痉挛 约见于1%~5%的球囊成形术患者,多发生于非钙化病变、偏心性病变与年轻患者,而变异性心绞痛并非高危人群。与球囊扩张相关的冠脉痉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病变内痉挛(intralessional spasm):血管内超声有助于识别由夹层导致的顽固性痉挛。冠脉内注射硝酸酯和(或)钙拮抗剂对绝大多数患者有效,再次PTCA低压扩张尽管有效,但罕有必要。

②远端心外膜痉挛(distal epicardial spasm):PCI后远端血管痉挛较为常见,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能能纠正痉挛,持续静脉内输注硝酸甘油能预防其发生。PTCA后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2受体拮抗剂能减轻远端血管痉挛,而阿司匹林的预防作用不确切。

③微血管痉挛:硝酸酯疗效极差,其处理措施参见“无再流”。

④术后冠脉痉挛:在血管成形术后的数月内,于PTCA部位发生的血管痉挛,可导致心绞痛发作。研究表明,PTCA后使用麦角新碱与乙酰胆碱分别能使15%和46%的患者诱发出血管痉挛。

2.与球囊扩张无关的冠脉痉挛。 据报道,旋磨的冠脉痉挛发生率为4%~36%,但导致急性闭塞并且需要再次行PTCA或CABG的严重痉挛少见(<2%)。激光成形术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16%,使用盐水灌注技术后已明显降低其发生率,该类患者冠脉内应用硝酸甘油有效。

折叠 编辑本段 临床处理

1.硝酸酯

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300μg)对多数患者有效,部分患者需要使用大剂量。先前正在使用静脉、口服或者皮下硝酸酯并已产生硝酸盐耐受者无效或必须使用大剂量。

2.介入器械的撤出

若病变内痉挛明显,应保留导引导丝,同时使用硝酸甘油。若痉挛发生在靶病变以远,可能需要部分或完全撤出导引导丝,以使痉挛得到缓解。

3.钙拮抗剂

冠脉内注射维拉帕米(100μg/min,最大剂量1.0~1.5mg)硫氮卓酮(0.5~2.5mg推注1分钟以上,最大剂量5~10mg)对于硝酸酯无效的患者可能有效。尽管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与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推注前仍需准备经静脉临时起搏。

4.再次球囊扩张

如果在使用硝酸酯与钙拮抗剂后病变内痉挛仍然存在,采用适当大小的球囊进行延时(2~5min)低压(1~4atm)扩张往往有效。绝大多数血管痉挛经硝酸酯与再次PTCA后能得到逆转,“顽固性”痉挛应考虑存在夹层,后者往往需要支架治疗。

5.抗胆碱能药物

若冠脉痉挛伴有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应注射阿托品(0.5mg IV,每5min重复1次,总量2.0mg)。

6.全身循环支持

若冠脉痉挛伴有缺血和低血压,使用硝酸酯和钙拮抗剂将使其恶化。必要时应考虑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同时使用硝酸酯与钙拮抗剂。应避免使用加重血管痉挛的药物(如酚妥拉明等),必要时可以选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

7.支架

支架能成功处理顽固性痉挛,但必须在其他措施无效时使用。多数顽固性痉挛存在夹层,支架治疗有效。

8.并发冠脉夹层与血栓

应进行多体位造影,除外夹层与血栓。血管内超声能协助明确诊断,指导进一步治疗。

折叠 编辑本段 预防

对于多数患者,术中持续静脉输注硝酸甘油(10~50μg/min)能预防远端血管痉挛。

折叠 编辑本段 诊断标准

冠状动脉痉挛是临床中较难诊断的一种冠心病发病类型,是冠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以往多通过心电图ST段的上抬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来诊断,成功率低。迄今为止,国内尚无有效的直观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及标准。冠脉痉挛激发试验可用来诊断冠脉痉挛。

研究人员通过35例选择性麦角新碱负荷试验,证明这种新方法安全、可靠。研究人员采用选择性冠脉造影,以诱发剂量的麦角新碱分别注入左、右冠脉造影,观察用药前后冠脉径的改变及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心电图变化等诊断冠脉痉挛,即使冠脉痉挛完全闭塞出现,也可通过导管直接注射消心痛药物迅速缓解。在麦角新碱注入后,冠脉缩窄率达到50%以上时,特异性、敏感性均可达到95%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