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虽远,回家过年,在每个人心里。故乡,梦里几回现,家中亲人,就要见到了,快乐挂在脸庞。人生,宛如一年四季,艰辛换来收获,而这一切,对大多数人说,都是为了这个家。家,在远方,心在家里。如今,年近了,几番跋涉,就要到家了,回家过年,漂泊的你,还记得儿时的年味吗?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乡愁是每个人心中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节”。春节,似乎成了时下国人最大的乡愁。有故乡者,归故乡。哪怕山高水长,千难万阻,也要回去;没有故乡者,去他乡,但心中的那缕乡愁,剪不断,即便在天涯海角,也魂牵梦绕。春节,抹不去的乡愁。 回家团圆,除了亲情的黏合,也少不了舌尖上的诱惑,各地独具特色的美食、妈妈饭菜的味道,曾经是漂泊时难解的乡愁。那些制作年货的温馨场景,那些曾经简单的快乐,如今,就要到家了,想念亲人,怀念美食,年货的味道,是否也是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乡愁呢?今天的《春节·抹不去的乡愁》系列报道为您为您说说“舌尖上的年味”。 有人说“所有乡愁都是因为馋”。 许多中国人对这农历新年第一餐非常讲究,虽然吃法都不一样,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春节是中国人心里的一个结,而食物是他们表达的通道。 新春佳节即将临近,各地年味愈来愈浓,人们除了采购各种年货外,各地春节特色美食也会被一一端上餐桌。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各地春节的特色美食,为大家献上一份春节饕餮特色美食宴! 山东:面塑王国 山东面食是以糯米面为主料,加小麦粉、水,着色,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刀、剪、簪、花纹模等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浙江: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河南:饺子煮面 河南部分地区,大年初一家家吃饺子煮面,名“金丝穿元宝”,也叫“银钱吊金龟”,盖因饺子太像元宝了,子夜时饺子煮熟了捞食,谓之“捞元宝”,而且是今年捞到明年,还不发大财? 广西:粽子 广西人过年家家户户要包粽子,那可是件大事。提前两三个星期就要准备了,要备好料,年货市场那是要去跑好几次呢! 湖北:“三全”“三糕”“三丸” 湖北人吃年夜饭讲究“三全”、“三糕”、“三丸”。“三全”就是全鸡、全鸭、全鱼,“三糕”就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就是鱼丸、肉丸、藕丸,有无丸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一说。 重庆:梅菜扣肉 “扣肉”、“灌海椒”不可少,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 北京:蜜供、沙琪玛 老北京的“零食”除了年夜饭菜肴外,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琪玛等,也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 东北:饺子 “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过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饺子。 上海:豆芽 上海年夜饭不喝汤,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 江西:饺子鱼 江西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 福建:面条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西藏:古突 到了二十九的晚上,家家户户团团围坐吃一顿“面疙瘩宴”,藏语叫做“古突”。这些面疙瘩被包上了诸如石子、羊毛、木炭、辣椒等多种蕴含不同意义的东西,无论吃到哪种东西总会给家人带来一阵欢笑。 新疆:数不尽的美食 在新疆人们过年,家宴上除了传统的饺子之外,还少不了新疆特色美食。比如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抓饭、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烤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清炖羊肉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圆盘馓子、花边馓子、炸吉皮、炸合子、花色炸食等。 新年食物是中国人对来年的期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年夜饭菜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其宗旨就是饭菜要代表吉祥,象征着新年新气象,新的一年要万事顺利。年夜饭菜谱讲究名称吉祥如意,菜做出来要色香味俱全。 +3 五福临门、年年有余、三阳开泰、团团圆圆、笑口常开,都是人们给一道道美食起的名字,也是对来年的一种期冀。 春节期间的美味,外形上几乎都要显示出对更大、更高、更饱满的追求,这种追求无一不寄托着人们吉祥、美好、富足的愿景。 编辑/郭晓晨 责编/贺孜孜 监制/王志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