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舞台调度练习

 秋语轩3768 2016-03-01
一、概述

  我们现在所创作的舞蹈,通常是要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也就是在剧场演出的舞蹈。此外,还有不通过舞台的舞蹈,如体育场馆的舞蹈、广场群众性舞蹈、影视舞蹈等。

    正因为舞蹈主要是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我们在舞蹈创作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舞台空间的运用问题。编排一个或多个演员舞蹈的位置、动作朝向、运动路线,就叫做“舞台调度”,也就是舞蹈动作和它所在空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舞台是三堵墙的空间,也有拆了墙的,如布莱希特。我们把舞台比作一间屋子,有地板、天花板;有灯光设备、吊扇等;还有三堵墙—天幕和两的侧幕。而前面的一堵墙倒了,观众通过倒了的那面墙看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我们在舞台上演的一切都是为了给集中在一面的观众看的。这就有了它自身规律。舞台调度要符合规律,否则效果就不好。

    人体的舞蹈动作是舞蹈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什么样的构思通过什么样的舞调度来表现,也是编舞技法之一。

    二、舞台动作的角度

    以中心为交叉点,画个米字,面向观众的方向为第1点,顺时针方向依次却共8个点。这是平面图,米字在地板上(图1)。而舞台是立体空间,竖看,即从了的这面墙看,上、中、下至少分三层(图2),即除去地板上有米字,在演员腰、处及天花板上还有两层米字。比如,演员在舞台中做探海,面向中2点,双臂在4,8点,而后抬腿指向上6点。

    导演设计动作、要求演员规范时,一定要有清晰的角度观念,不可含混,特别是关键的动作及造型。还有“凡斜编横”,就像芭蕾五位埃波罗芒一样,因为观众都在前面,如果完全斜的话,有一部分观众看起来就不完整,不好看。

    三、舞台的部位

    演员上到台来,即使不动也有个部位问题。比如《敦煌彩塑》第一个造型。舞台部位划分也有六格的,现在按九格,在地板上画一个井字,同样舞台的立体空间有上、中、下,代表动作的高、中、低。九个格在运用时是不平均的(图3),虚线之内是用得最多的区域,而右后及左后划黑线部分用时要慎重,因为观众席宽于舞台面,呈扇形,左后、右后往往有一部分观众看不见,是死角。死角的大小,要视剧场而定。所以每当走台、换剧场时,导演看台要到剧场观众席的各角落、各层去看,以便修正画面。

    四、舞台画面

    按照传统习惯,用得最多的是一O八,就是一横排,一个圈和八字。或是二横排、四横排、双圈等等。这是无数前人经验的总结,直到现在,在群舞中,用了各种画面之后,当要展示整齐划一的动作时,我们还往往要用上述的简单的队形。八字是两竖排的变化,因为观众都在前面呈扇形,八字对观众来说前后不遮挡,以上种种均为对称画面。

    下面说均衡。舞台上有许多不对称的画面,比如分组的,一组人多,一组人少,独舞或双人领舞在一边,群舞在其他区域,等等。打破对称可使画面新颖、活跃,但是较长时间不均衡就不美。举个例子,《天鹅湖》二幕开始,王子发现天鹅们变成了少女,先跑出一行成后斜排停在高的造型,后又跑出一斜排在前面,最前面四个小天鹅排成小横排停在最低的造型。而随后的几人停在中等高度的造型。两行中间留出一条路,然后主角白天鹅上场与王子相遇(图4)。

    这是均衡画面的典范,符合剧情,符合抒情、浪漫情调,层次分明,耐看,烘托主角出场。由于观众在一面,而且视点比较低,所以一般应前低后高,以免遮挡。

    对比的手法在艺术中也是被普遍运用的。在舞台画面中,高低、疏密、动静的对比应灵活运用,动作与画面的动和相对静也要运用恰当。比如《大河之舞》,因为观众主要是看群体演员脚下踢踏的舞步,所以画面要极其单一,要相对在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长才能有效果。为了突出踢踏的巧妙,整场演员几乎不用上身和手臂动作来扰乱视线,这都是非常高明的处理。比如《长城》,利用脚手架上的造型构成立体画面,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运动线

    运动线就是舞者在舞台上的运动路线,概括起来不外乎“直线”和“曲线”两种。

舞台上常见的直线很多。比如横线斜线,竖线,折线,什么时候采用,要看具体需要。比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飞夺泸定桥》,为了表现红军顶住敌军火力,强行跨越铁索桥,整个舞台用铁链拉了一条大斜线,舞蹈从头到尾在斜线上运动。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舞蹈中,曲线运动很多,比如:京剧《穆桂英挂帅》用跑圆场来表现草莽英雄、少年挂帅的得意。戏中,穆桂英全身披挂,包括头上的翎子,背上的靠旄,腰间的裙及带,跑起圆场来纹丝不动,只露出一张因得意而微笑的脸。圆场由慢到快三个圈,只有鞋尖上的穗子在裙前微微跳动,舞台效果极生动。所以,用得好,舞台调度本身就有魅力。

    尽管舞蹈动作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但有时,调度也可以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比如,《荷花灯》、《小溪、江河、大海》、小白桦舞蹈团的《俄罗斯轮舞》都主要是用调度而不是动作为主要手段。

    六、运动方向

    运动方向是指演员在一定的运动线上的进、退、横移等。运动线和运动方向结合,就可以产生各种效果。其中的一个因素改变就会使表现内涵发生变化。比如,程砚秋先生的《荒山泪》也有三个圆场。由于是逃难,后面有人追,角色很惊慌。而青衣有水袖、水裙,背着象征性的包袱、甩发,跑起圆场来,时而急急向前,时而退却惊恐地向后张望,时而侧行,跌倒又爬起,这个圆场和《穆桂英挂帅》就截然不同。

    我们都很佩服克兰卡舞剧《奥涅金》的最后一段双人舞。奥涅金忏悔,急切地向达姬雅娜表白。而达姬雅娜虽有与初恋情人难以摆脱的情感,又在理智上告诉自己要摆脱他,于是整段双人舞中有托举,也有交织,但是达姬雅娜始终不面对(也许是不敢)奥涅金,经典的沉重组合反复两次,恰当地表现出达姬雅娜在感情和理智的矛盾,这就是运动方向选择得好。

    七、运动趋势

    在综合运用动作及舞台调度时,群体动作可以表现出聚、散、浮、沉等性质。

l、分组动作与调度相结合

    比如,同时一组做旋律,一组做节奏;一组动作一部分人先做,一部分或多部分依次做(卡侬);一部分活跃而另一部分相对静止……在舞台上形成如合唱队的多声部和声、轮唱,变化就更丰富了。

    舞台调度的练习要放在群舞单元,分组集体做。对于观众来说,往往换了动作是小变化,而换了调度则是大变化。因为观众离得远,调度更为醒目。至于非舞台演出的舞蹈,比如广场舞蹈、体育场馆的庆典,画面、调度更为重要,因为要大效果或俯视效果。而影视舞蹈又有它自身的规律,比如分镜头,不需从头到尾记住动作,有特写、俯视、仰视、推近、拉远、定格、慢动作、叠印……这方面有关的调度知识需要专门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