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 - 图为当代画家何多苓的作品。如果,岁月可以定格在相遇的记忆,就再没有长到需要告别的距离。 真正的告别 是在分离后的第一千个日夜 兀自斩断思念 - 收听 - (点击音频或视频,即可收听)
告别 作者:普希金(俄国) 为你读诗:李乃文 | 演员 最后一次,在我心里, 敢于亲近你那可爱的倩影, 用心灵的力量去把梦想唤醒, 我满怀羞怯和忧郁, 回忆着你的爱情。 我们的岁月在飞逝和改变, 改变了一切,也改变了我们, 现在的你在自己的诗人面前, 仿佛蒙上了一层坟墓般的幽暗, 对你而言,你朋友的好身影也已暗淡。 远方的女友啊,请接受 我心中对你的告别, 就像孀居的妇人哭别亡夫, 就像一个朋友默默地拥抱, 那将永远被幽禁的友人。 译者:杨玉波、王希悦 (出自《普希金诗集》,北方文艺出版社) ● ● ● 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地爱你。 ——普希金 - 关于作者 -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国著名文学家、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 诗享 - 告别,本是把离去的消息带给将要分别之人。而这首诗中的告别,却在诗人的内心中独自完成;同样,一般性的告别为重逢预设出了可能性,但这里的告别更像是一场灵魂上的诀别仪式。 最后一次在回忆中亲近佳人可爱的倩影,时过境迁,“我们”也被岁月改变。现在的“你”找到了自己的“诗人”,而“我”回忆中关于“你”的印象,也因此蒙上了一层坟墓般的幽暗。 与其称之为告别,不如说是诗人因难以斩断情丝而发出的自我告诫——这就是最后一次回望了,它的出现要以决绝的姿态进行,如遗孀哭别亡夫,如朋友拥抱永远被幽禁的友人。 普希金的作品,之所以能够长久地打动人心,在于它们反复预演着一种人类共有的真实——爱情、时间、自由,这些永恒的价值在其笔下,与无法逾越的现实障碍对碰出悲剧的火花。
这火花即为诗,以高尚之名。 - 图文下方,分享你最难忘的告别 - - 乐说 - 配乐剪辑自法国美女大提琴家Ophélie Gaillard演奏的Una Furtiva Lagrima (L'Elisir d'Amore)。该作品原本是一首经典的男高音咏叹调'偷洒一滴泪'——出自意大利歌剧《爱的甘醇》。由大提琴来重新'哼唱',更凸显了旋律中饱含的孤独与惆怅。 ●● ● ▎读诗嘉宾
内陆实力派男演员,凭借精湛扎实的演技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曾与孟京辉、赖声川等著名话剧导演合作过《恋爱的犀牛》、《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他没有两个老婆》等多部经典话剧。代表作有《虎口拔牙》、《结婚前规则》、《爷们儿》等。 ▎明日预告 明晚10点(3月2日),中国青年手风琴演奏家毛俊澔为你读诗人陈敬容的作品《致白丁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