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是两个故事杂糅的 孙悟空竟是南猿北猴故事的合体

 中原高考678 2016-03-01


西游记是两个故事杂糅的 孙悟空竟是南猿北猴故事的合体

明万历年间的石猴图

西游记是两个故事杂糅的 孙悟空竟是南猿北猴故事的合体

吴承恩的《西游记》在《千顷堂书目》卷八下《地理类》中。李天飞供图

西游记是两个故事杂糅的 孙悟空竟是南猿北猴故事的合体

世德堂本西游记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

西游记是两个故事杂糅的 孙悟空竟是南猿北猴故事的合体

台湾天一出版社影印世德堂本《西游记》。

对于巫鸿教授的这一观点,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西游记校注者李天飞表示:“我看过很多学者论述,但我十分赞同巫鸿教授的观点。”

李天飞说,在他看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两套故事,即南方的猿精“某大圣”故事加上北方护送唐僧取经神猴“某行者”的故事杂糅而成,而巫鸿教授的考据就是南方“某大圣”故事的起源。

“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和取经的孙行者,本来就是两个猴。两套故事是两拨人写的,大概是在元代的时候被整合到一起去的。”

李天飞说,这也解答了很多读者的疑问为何“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能大战十万天兵。而取经时候的孙行者,反倒动不动就被虐得一塌糊涂。”

南猿北猴

两套故事可能是两拨人写的

李天飞说,“某大圣”最早的原型,据巫鸿先生考证,可追溯到养由基射猿的故事,《补江总白猿传》中的白猿,也是一位远祖。

“在中国南方有很多猿猴成精的故事,比如四川、福建。这些猴精的故事越编越离奇。这些猴精故事,开始的时候就是骚扰一下百姓,后来就发展为把良家女孩抢到洞里霸占,再发展,就是连天兵都不惧了。当然,这些猴精故事里,最后也一般受到了镇压。但丝毫不影响当地百姓对大圣的喜爱和敬畏。当地人一般喊这些猴精为”某某大圣“(通天大圣、齐天大圣、丹霞大圣)。”李天飞说,宋代以后,福建广东一带有许多某大圣的故事,民间各种“大圣”就多了起来,“齐天大圣”大概就是这时产生的。

李天飞说,至今福建还有丹霞大圣信仰(如祀以“白猿庙”)。这类“大圣”一般是亦正亦邪的人物,而邪气尤重,特点是淫、盗,喜欢抢女人,偷东西。

“行者呢?是中国北方和西域唐僧取经故事里的,讲的是唐僧取经,途中有一只神猴来保护,它的名字一般叫”某行者“(猴行者、孙行者)。”李天飞说,这只神猴的原型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玄奘大师一个叫“石盘陀”的保镖,有人说是印度一只神猴名叫哈奴曼的化身,说法很多。

李天飞说,“齐天大圣”在南方大山里生活了几百年。因为这些地方相对闭塞,所以元代以前,“齐天大圣”还没有和北方中原的故事发生过交流。

“大概在元代,这本来是互不干涉的南北两个系统,只因为主角恰好都是猿猴,后来的西游故事就将两套故事捏合到了一起,把‘某大圣’作为‘某行者’的前传,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个今天我们熟知的新形象‘孙悟空’来。”李天飞说。

《西游记》文本:

“7回+93回”的奇怪结构

李天飞说,西游记独特的取材来源,在西游记文本上也留下明显的痕迹,并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百回《西游记》中“7回+ 93回”的奇怪结构。

前面7回,讲的是齐天大圣出身故事;后面90多回,讲的是有孙行者的取经故事。这正是两套故事相结合的特征。

李天飞说,现在流传下来的《西游记》对主角的称谓前后不一,在诸小说中也是特殊的。“孙行者”和“齐天大圣”,这两个名字是先有的,“孙悟空”反倒是后有的。

被视为西游故事早期形态的元代《西游记杂剧》,猴子当妖怪时叫“孙行者”。所以检索一下今本《西游记》,前7回多叫“大圣”,后93回多叫“行者”,除了最开始学艺的那几回没得叫之外,叙述中绝少说“悟空”。后93回,“悟空”只有300多个,且十之八九是对话里的称呼,而“行者”多达4000多个。

另外,李天飞说,在佛典里基本找不到猿,绝大多数都是猴。

例如佛本生故事里的猕猴王,以及被认为是孙悟空西域远祖的神猴哈奴曼等。哈奴曼一定是猴而不是猿,一条证据就是哈奴曼的尾巴曾被点燃过,而猿是没有尾巴的。

李天飞说,被巫鸿先生认为是孙悟空最早原型的四川渠县东汉沈府君石阙射猿图、新津汉代石棺刺猿图,图像上的猿精都是没有尾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猴行者,既然自称“猕猴王”,其实就表明了他的西域血统,而一定是一只有尾巴的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