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信任的焦点小组 为获取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在线问卷调查系统已成为不少高校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焦点小组”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对于“焦点小组”发挥的作用,在奥特伯恩大学任教的会计学副教授玛莎·胡贝尔表示,“(焦点小组)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及时获取学生教评反馈讯息的好方法。” 在美国的一些高校中,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一般会通过焦点小组让授课教师在学期中段甚至更早的阶段,看到学生们对授课教师的反馈讯息。为此,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会为焦点小组的讨论活动配置专用教室,安排专业的教员组织活动,等等。所以,玛莎·胡贝尔去奥特伯恩大学任教后,虽然课前已认真准备了教学大纲、规划了授课的进程,但当她初步得知大部分学生对她的课堂表现的一致评价是“授课过程有些杂乱无章”时,感到非常困惑。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玛莎·胡贝尔想到了向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焦点小组求助。随之,玛莎·胡贝尔心中的谜团也被解开了——学生们希望她在授课过程中能充分使用PPT进行文稿演示,告知大家当堂课要讲授的主要内容、难点是什么,而不是一边讲课一边随手写在黑板的各个角落里。 当然,改善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是组织一次焦点小组讨论活动就能轻易解决那么简单。当玛莎·胡贝尔接受反馈意见后,学生们对她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抱怨——PPT演示文稿太枯燥,难以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于是,数次焦点小组讨论活动继续召开。令玛莎·胡贝尔欣慰的是,随着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学生的抱怨越来越少。所以说,焦点小组是她“最喜欢的一种及时获取学生教评反馈讯息的好方法”不足为奇。 焦点小组活动,三步走起! 在高校的教评工作中,焦点小组讨论活动一方面可以作为传统评教方法的补充,且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例如,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由教师或教育行政人员执行,常常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焦点小组讨论活动则主张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容易使得学生在讨论活动中比在传统的评价过程中更投入,与授课教师一起致力于改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焦点小组讨论活动的时间安排也比较灵活,既可以在学期中期,也可以在学期末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教学的信息将得到更及时反馈,教学方式方法得以及时调整、改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焦点小组讨论活动实施起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在焦点小组讨论活动中,关于主持人的培训和挑选、活动的组织安排、活动中对教学评价问题的讨论,甚至还有参加焦点小组讨论活动学生样本的数量与挑选、活动时长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 针对焦点小组讨论活动如何组织,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授课教师完善其授课水平,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斯大学在学校教与学网页上专门列举了该校的工作经验——“焦点小组的引导”,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也在学校教育优化网页上列举了该校的工作经验——“利用焦点小组获得学生的反馈”。综合这两所大学的工作经验,建议打算尝试焦点小组讨论活动的高校,可以分为以下三大步骤实施。 1.焦点小组讨论活动的准备工作 焦点小组讨论活动的准备工作一般包含活动主持人的挑选、授课教师与主持人在活动前的沟通、活动数量、样本选择以及活动场地的准备等以下几方面。 活动主持人:由于焦点小组讨论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水平和能力,因此主持人必须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技巧,对讨论的内容有所认识,能恰当地组织小组成员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格里菲斯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均选择学校的教学顾问或教员担任活动主持人。但需要强调的是,出于对小组成员隐私问题的考虑,保障他们能毫无戒备地表达个人意见,这两所大学的活动主持人,均不是由该课程的授课教师担任,且在活动之前,学校也向小组成员承诺绝不会向授课教师透露活动中任何个人信息。 授课教师与活动主持人的沟通:无论活动主持人多么专业,活动开始之前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与活动主持人一定要进行数次沟通,以便活动主持人了解授课教师遇到的困惑,想通过活动从学生口中了解哪些情况,以更好地帮助其解决问题,改善之后的课堂授课效果。 活动数量:焦点小组讨论活动的数量,一般包括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数量(即学生数量)、讨论的时长和次数。对于参与讨论的成员数量与时长,格里菲斯大学的建议是8~12人之间,一次讨论5~6个问题,时长控制在1~1.5小时之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建议是5~10人之间,一次讨论6~7个问题,时长1小时。也有一些专家建议,活动中5~9人效果最好,既有利于参与者畅所欲言,也有利于主持人聆听每个人的看法。如果人数太少,有些成员可能不会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关于活动组织的次数,两所学校的建议均为3~4次。如果3~4次之后仍然不断有新的、较为一致性的教评反馈意见提出,可适量增加讨论次数,保证反馈意见的全面。 活动中样本以及场地的选择:活动中样本选择并非随机选取。成员最好是授课班级的学生,可以是当前授课班级学生,也可以包括曾经学过此课程的高年级学生。研究同时还显示,活动场地的选择也会影响组员参与的积极性和意见的表达。因此,格里菲斯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建议,在组织活动时应注意场地要便于成员参与。 2.焦点小组讨论活动的过程 在焦点小组讨论活动进行时,主持人一定要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既要明白成员想表达的意见,还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充分表达意见。对此,格里菲斯大学建议主持人遵循以下准则: 活动开始前,向成员再次声明活动的目的,参加活动的意义,活动将遵循的保密原则,以及反馈意见的用途。 活动开始前,为成员准备好讨论活动中所需的纸笔,以及主持人认为有助于本次教评反馈意见收集的其他辅助性资料。 在讨论过程中,主持人需确保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成员垄断发言权,造成教评反馈意见出现较大偏差。 主持人不仅要注意自己与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互动,还要注意成员之间对于问题的互动式讨论。目的也是防止讨论活动出现某一垄断性意见。同时,这样也有利于个人的带有“偏见性”意见的更正。 鼓励成员间多样化的反馈意见。主持人需注意对成员发言的鼓励,尤其是成员内心不同的反馈意见。 鼓励成员提供一些自认为可以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例如主持人可以适时向组员提问“你认为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你的建议是怎样的?”在讨论过程中,成员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自己的建议,谨防把讨论活动变成对授课教授的“吐槽”活动。 在记录成员的反馈意见时,主持人需确定自己已正确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最好向成员叙述一遍自身对其意见的理解,防止出现偏差。 对于成员表达不清楚的意见或观点,主持人要注意追问,或者请成员再次阐明。 3.焦点小组讨论活动后意见的收集与呈现 焦点小组讨论活动报告的呈现形式有书面报告、口头报告以及电子报告等,学校或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目的进行选择。正式的反馈报告,通常包括调研目的,所调查的主要问题,描述参与成员的人数及信息,讨论活动的时间及活动过程。接下来是讨论活动获得的反馈意见,通常为2~3页的意见报告。如果成员的交谈内容经过了精心归类,那么反馈报告的主体可以由几个主题构成,分别总结每一主题的重要观点。需注意的是,格里菲斯大学建议主持人(或主持人助理)最好使用成员的原话逐字逐句记录,进一步阐明他们的观点和建议,使不能参与活动的授课教师,更直观地明白学生的意见。 虽然焦点小组讨论活动似有百般好,但其缺陷一是对于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进行整理;二是焦点小组对主持人要求较高,通常会因为主持人的原因使讨论活动产生较大的偏差,也会因为组员的选择使活动受到一定影响。这些正是为什么焦点小组法仅是传统的学生评教法的有效补充。对于高校目前的教评工作而言,本文作者通过查询资料发现,高校利用焦点小组获得教评反馈的资料也比较匮乏。如想获得更丰富、全面的教评反馈讯息,各高校在方式方法上显然需要多管齐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