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甜点是我见过最荡气回肠的情书

 coolqin 2016-03-03


我敬重每一枚出炉的甜点,除了感谢它将带给我的短暂的甜蜜的愉悦、吃完之后将体会到的宇宙级美好,还神经质的认为手上捧着的是三四个世纪前的配方,它融化在我的舌尖,也感动过那些出现在图书馆里的面孔。

这感觉清新的像台湾电影:偶然捡到几十年前的老情书——当然不仅限于爱情,但那种触碰到不同时空的错觉还是能让人飞腾——宇宙、时间、以及世间万物在一瞬变得渺小,唯爱永生。


玛德琳

/

Madeleines


配图找的有点久,可是在我的观念里玛德琳最重要的甚至不是它本身,而该是一杯下午时分的热茶。感谢普鲁斯特带给我们的《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却说《追忆似水年华》应该感谢下午茶时的玛德琳。

作为一本跟随意识流游走的书,《追忆》留了大段的回忆给玛德琳;留给大多数读者的——译林版,白色封面,三本装,第29页——可能就是看到饥肠辘辘的热茶和饼干屑了。


“可是有一年冬天,我回到家里,母亲见我冷成那样,便劝我喝点茶暖暖身子。而我平时是不喝茶的,所以我先说不喝,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主意。母亲着人拿来一块点心,是那种又矮又胖名叫“小玛德莱娜”的点心,看来像是用扇贝那样的模子做的。哪天天色阴沉,而且第二天也不见得会晴朗,我的心情很压抑,无意中舀了一勺茶送到嘴边。起先我已经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放进茶水中准备泡软了食用。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的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凡脱俗,却不知事出何因。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那情形好比恋爱发生的作用,它以可贵的精神充实了我。也许,这感觉并非来自外界,它本来就是我自己。我不再感到平庸、猥琐、凡俗。这股快感是从哪里用出来的?我感到它同茶水和点心的滋味有关,但它又远远超出滋味,肯定同味觉的性质不一样。”


马卡龙

/

Macaron


既然能担的起“甜品应当被划分成两个阵营,一种叫马卡龙,一种叫不是马卡龙的其他高热量东西”,这种精致的小甜品当然会有点历史背景。据说16世纪中叶,佛罗伦萨的凯撒梅林蒂奇公主嫁给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后,思乡成疾,人也日益消瘦。于是糕点师做出了公主家乡的甜点,缓解了她的心病。

是的,虽然马卡龙有个洋气十足的法国名字,甚至是因为一部讲法国皇后的电影才真正出名,但它是不折不扣的意大利甜点。

看到“马卡龙”你可能就暧昧的一笑:喔,少女的酥胸。这个文案的确高明,但,少女的酥胸应该是中国人意淫出来的胡说八道,不论是历史文献还是小道消息都没说Macaron的含义是少女酥胸的。

知乎众大神基本确实是以讹传讹:

「少女的酥胸」最早來自作家謝忠道先生談論macaron的文章「性感小圓餅」,裡面提到有法國人形容macaron做得極好時,口感宛如少女的酥胸,如此而已。後來macaron在台灣大行其道了好一陣子,公關、廣告、宣傳愈來愈氾濫,開始有人把少女的酥胸當成macaron的代名辭,大喇喇地放在招牌上,讓人誤以為逛到情趣商店去。

追回母籍意大利,Macaron在意大利语里是maccherone,翻译过来即为fine dough,就是“精致的面团”的意思。

那部帮助马卡龙扬名四海的电影就是《绝代艳后》(Marie-Antoinette),其中导演索菲亚科波拉特地请ladurée特地制作了马卡龙的高塔布置凡尔赛宫,颜色正衬玛丽皇后的衣裙。

至于ladurée不用多讲,即便在巴黎也是拔尖儿的马卡龙专家店,著名的马卡龙鸡尾酒虽然匪夷所思,但也经典。


《绝代艳后》里洛可可风格的衣裙和鞋子让无数女孩儿嫉妒的发狂,看这个电影唯一需要注意的有两点:别和女朋友一起看,别在冰箱空的晚上看。

1768年,玛丽·安托瓦内特有着白雪公主的模样,她的父亲是罗马帝国的皇帝,母亲是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女王Maria Theresia。作为Theresia女王最小的女儿,玛丽公主将成为法国太子妃,为的是奥地利与法国的政治友谊。

她在甜品还是奢侈品的时候一度只以甜点为餐食,《绝代艳后》极力展示,也只是一小部分。



蛋白饼

/

Meringue fran?aise


如果给《绝代艳后》里的甜点选个主角,那应该就是Meringue fran?aise无疑了。它...洋气的法文名字直译成中文就是“法式蛋白饼”。虽然名字平实无华(第一次听说让人以为是法棍一类的主食),但这种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的古老甜饼一度是法国皇室的御用甜点,几个世纪来都是欧洲面点界的看家花旦。

又要说到玛丽·安托瓦内特了,玛丽皇后以奢靡夸张的需求要甜点的新花样儿和新吃法儿,可蛋白饼永远是她饕餮餐桌的压轴戏。电影中经典的一幕是大臣告知玛丽皇后人民已饥不裹腹,玛丽皇后却反问:如果吃不上面包,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呢?这句话的原文是“S'ils n'ont plus de pain,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这个“蛋糕”就是指的蛋白饼。


这件事后来广为流传,成为玛丽皇后生活穷奢极欲、凌驾人民的证据;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直接证明玛丽皇后说过这句话。相反的,在她寄给维也纳(拥有三顶王冠的Maria Theresia女王、她的母亲)的信件里,玛丽皇后不止一次的提到“法国人民非常友好”、“他们虽然为了吃的在挣扎,还是很高兴的来迎接我们”,并且说道“看到他们这样,我们知道应该为他们的幸福而努力工作,国王知道这点,而我终身——即使我能活一百岁——也不会忘记我加冕这天的情景”。

茨威格在他1932年的传记《玛丽·安托瓦内特》中,也没有提到这一点,另外他对当时法国人民对新国王和王后的欢迎程度做了叙述。从这点来看,关于玛丽皇后“脱离人民”的传言不可能来自当时(1774年加冕当年)的传说,也许是法国大革命时代的产物,她不过是做了历史的替罪羊罢。


苏芙厘

/

Souffle


抛开这个极有派头的音译,苏芙厘又叫蛋奶酥,是道非常讲究的纯法式甜点,而且并不常见。你不太可能在街旁甚至购物中心的蛋糕店见到它,但如果有人肯为你做一只苏芙厘,你肯定是对他而言重要的人。

通常你可以在专业的甜品店和讲究的饭店找到苏芙厘,因为它不仅会挑糕点师,而且对时间有着“一点都不法国”的苛刻。除了前期繁琐异常的准备工作,做好半成品送进220摄氏度的烤箱烘焙7分30秒,等它完全从专用小烤杯中膨胀站立,撒上糖霜就要立刻上桌吃掉,不然不到一分钟,苏芙厘又会慢慢塌回杯子里去。


Soufflés在法文里的意思是空气,苏芙厘确实有堪比云朵的轻盈口感,但融化在舌尖后又只剩空洞。据说苏芙厘产自19世纪那会儿的浪漫主义,但这道耗费精力的甜点并不是单纯追求享受,反倒是警醒当时法国贪婪无度、挥霍成风的社会风气。厨师们将普通食材变化成这道虚无的甜点,寓意“连虚无也难逃物化,终将因过度膨胀而坍塌。”

苏芙厘倒仙气儿的不像俗物,做法繁复但又归于虚无,最佳赏味期限只是短而又短的一瞬,像极了形而上的哲学预言。


红丝绒

/

Red Velvet


红丝绒能算得上美式甜品的代表了,因为最有名的红丝绒蛋糕出自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蛋糕房。传说里故事的开头总是动听,相传曾有一位客人在华尔道夫用餐后无力买单,最后用一张甜点食谱相抵——红丝绒这才走向大众视野。

华尔道夫酒店一向号称红丝绒蛋糕配方千金不换,但有一则八卦说,曾有一位入住华尔道夫酒店的女客人热衷这里的红丝绒蛋糕,离开后仍旧不胜想念。于是她致信酒店,希望可以获得红丝绒的配方,酒店居然很快给了回信,并且附上了红丝绒蛋糕的食谱。

以及一张巨额账单 :)

早年红丝绒因为它的配方一直有几分神秘,据说也一度是玛丽皇后宫中最受欢迎的甜点。


咕咕霍夫

/

Kouglof


Kouglof甚至没一个合适的中文名,现有翻译有点呆萌,叫“咕咕霍夫”;包括它具体该怎么拼写也没有很确切的答案,kouglof这个名字源自德语,但它本身却来自奥地利;可以做成甜的也能做成咸的;有蛋糕的配方,也有面包的配方。有句老话是“There are no heartbreaks a kouglof can’t fix.”没有咕咕霍夫弥合不了的心碎。


总之是一个很随意的家伙,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有一段:

...他们还从伊夫托请了一位制糕点的师傅,来做夹心圆面包和杏仁饼。上点心时,他亲自端出一个塔式奶油大蛋糕,使大家都惊喜得叫了起来。首先,底层是一块方方的蓝色硬纸板,剪成一座有门廊、有圆柱、周围有神龛的庙宇,神龛当中有粉制的小塑像,上面撒了纸剪的金星;其次,第二层是个萨瓦式的大蛋糕,中间堆成一座城堡,周围是白芷、杏仁、葡萄干、橘块精制的玲珑堡垒;最后,上面一层是绿油油的一片假草地,有假石,有果酱做的湖泊,有榛子壳做的小船,还看得见一个小爱神在打秋千,秋千架是巧克力做的,两根柱子的顶上有两朵真正的玫瑰花蕾,那就是蛋糕峰顶的圆球了。

这里提到的萨瓦式蛋糕就是咕咕霍夫的蛋糕版本的近亲,巧的是,咕咕霍夫也是随玛丽·安托瓦内特传入的德国。


可颂

/

Croissant


可颂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甜品,但因为它也因被玛丽皇后引入的法国,所以今天也顺带一提。

“可颂”感觉是个教科书一样标准的法文名字,可它却是起源于匈牙利,也就是玛丽皇后的娘家。

可颂也常被人叫“牛角包”,可它的原型是奥斯曼帝国的标志——星月,被用来纪念17世纪末布达佩斯反抗奥斯曼土耳其侵略的一次胜利。


拿破仑

/

Napolitain

之前有人说17世纪那会儿,巴黎有个面点师和别人打赌,说他绝对能做个100层的蛋糕。最后做了几层没说,但现在拿破仑一般是做3层,所以有个说法是3层太矮但又好味,所以用拿破仑命名。

但实际上拿破仑(Napoleon)是Napolitain的误传,Napolitain是一种来自意大利Naples的酥皮点心,至今被美国人写作Napoleon而已;而它的法文名Mille feuille即是“100万层酥皮”的意思,所以拿破仑又被成为千层酥。


费南雪

/

Financier


“费南雪”完全是financier这个词的音译,中文直译就是金融家。

最出名的是费南雪的外形,点名取自缩小版的金条,是巴黎证券交易所附近的面点师发明的茶点。做成金条的形状一来是好彩,另一个实用层面的原因就是方便快节奏的金融家快速食用,也不会弄脏他们的西服。


提拉米苏

/

Tiramisu


感谢我国丰富的本土言情剧及言情小说,提拉米苏已在我国成功化为爱的小天使,连初中女生都能一脸甜蜜憧憬的说“带我走”。

提拉米苏最脍炙QQ空间用户人口的一则爱情传说是:

二战时期,一个意大利士兵要出征了,爱他的妻子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饼干、面包全做进了一个糕点里,每当这个士兵在战场上吃到提拉米苏就会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等着他的人,从此这种糕点就叫提拉米苏,Tiramisu,在意大利文里,是'带我走'的意思。


先不考虑提拉米苏没冰箱能存放多久以及二战时期军粮标准,意大利语老师不乐意了。tirare有拉的意思(当然还有射门,吸引,扔等十几种意思),mi是我,su是向上的意思。tirami sù严格来讲是一个句子,实际上是“叫醒我”的意思,并没有要求别人带走。

这个名字也不是胡来的,提拉米苏在制作过程中需要espresso,也就是纯纯的意式浓咖啡——用美式你绝对做不出来好吃的提拉米苏。



最后还是,用《追忆似水年华》里的另一段结尾——感谢普鲁斯特、感谢玛德琳!

“突然,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这味道,就是玛德琳小蛋糕的味道,那是在贡布雷时,在礼拜天上午,我到莱奥妮姑妈的房间里去请安时,她就把蛋糕浸泡在茶水或椴花茶里给我吃...它们的形状——包括扇贝状小蛋糕的形状,它丰腴,性感,但褶皱却显得严肃,虔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