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艺漫谈- 浅析诗词的语言特性

 LOVE天使的外婆 2016-03-04
诗艺漫谈
                 

                  浅析诗词的语言特性

                                                           

                                                                        袁汝勇

 

       诗词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诗词的主要任务也是抒情,同时韵律节奏是诗词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主要特点。由此决定了诗词的语言特性必须具备“四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含蓄性。

一、 形象性

       艾青在《诗论》中指出:“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原来感觉不到的东西感觉到,看得见,闻得着,知道它们的特性。”例如忧愁是一种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但诗人可以将其具体化。例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许多的忧愁比作一江春水,那么其愁之多,愁之深,愁之无法终止就可见,可闻,可想,可知了。又如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则愁似乎变成了有重量之物质,能用车运船载了。又如元稹的诗句:“贫溅夫妻百事哀。"对于同贫溅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回想每一旧事,看见每一遗物,都会感到忧愁悲伤,故将忧愁悲伤变得可感可触可见了。

       诗词的语言形象性,还表现在它能够准确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传人适如其人,述事适如其事。”例如柳永在他的《定风波》词中写一位女子相思离别之情:"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适如其人。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适如其物。 

       诗词的语言形象性还表现在凝炼和通假,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现尽可能大的空间。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其空间由燕国到秦国,其中“丝”与“思”,“枝”与“知”通假,极形象地把思妇对于丈夫真挚的感情和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表达得很形象。

        为了使语言形象化诗人常采用一些修辞手法达到极为形象的艺术效果。例如刘禹钖的:"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二月春风似剪刀"(拟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朱庆余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比拟)。

       二、抒情性

       情是诗词的灵魂,抒情是诗词的宗旨和主要任务。为达到这一目的,诗人以凝炼的诗词语言,力求达到抒情性。叶梦得《玉涧杂书》卷八云:“诗本触物寓兴,吟咏情性,但能书写胸中所欲之言,无有不佳。”例如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与久别佳人重逢时,又怀疑是梦中的惊喜和追忆别后对佳人苦苦相思之情

       抒情的方法,除了象小山的《鹧鸪天》这样直捣胸臆以外,更多的就是借物抒情和托物寄情的方法来表达。例如桞中庸的七绝诗:"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四句四景,通篇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围绕着征人"怨"铺开,字字弥漫着"怨"情。收到了如司空图《诗品·含蓄》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诗词的语言抒情性同样可以通过一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例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以对比和烘云托月的衬托手法,推出这位超尘脱俗的美女形象。

       三、 音乐性

       诗词的语言还通过押韵,对仗平仄声,以及较为整齐的语言形式形成音乐性。                

       1、双声、叠韵、叠字增强语言音乐性。

       汉语言文字以双音节词最多,而双音节词的声母相同称之为双声,韵母相同称之为叠韵,声母和韵母都相同则称之为叠字。清人李重华在《诗谈杂录》中指出:“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可见它们的作用就是增强诗词语言的音乐性。例如林甫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清浅”与“黄昏”是双声词,达到了增强语言的音乐性,增加了诗的美感。李白的《秋登巴陵望洞庭》的“北渚既荡漾,水流自潺湲”中的“荡漾”和“潺湲”是两个叠韵词。使之较好地描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情景。李清照在她的《声声慢》中起首三句连用七对叠字有排空而来的怨情,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美。

       2、省略、倒装、转义增强诗词语言的音乐性。

       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原意是“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为了押韵和符合七言律的要求前句省略一个“看”字,后句省略一个“相”字。又如杜甫的诗句“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为了符合五言格律,两句各省略一个“在”字。

       为了押韵与符合声律要求,诗句中往往把词语顺序倒装。例如刘方平的《月夜》中的:“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首句应是夜半更深朦胧的月色映照着家家户户,第二句应是天上的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映照在阑干上。又如苏轼的:《念奴娇》中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的语言顺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但如果按这样的语序写,不但不符合格律,而且一点诗味道也没有。

       为了形成音乐美和诗的意境,在诗词中往往还将词语转义书写。例如诗人写《洒水车》:“一路缓驰一路吟,尘埃落定气清新”将“尘埃落定”这一成语引申意:大局已定,还原转义为字面之意。

       四、含蓄性

       李商隐《贾生》诗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前三句均为辅垫,最后一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结论。词语锋利,讽剌辛辣而感慨深沉,极为含蓄地揭露出孝文帝“重贤臣”并不是“问苍生”而是“问鬼神”真正目的。这正如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所说的“诗贵有储蓄不尽之意”。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也指出:“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又如温庭筠的《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其题目暗示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其内容是通过:冰簟、银床、秋夜、碧空、轻云、南雁、潇湘以及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第一系列蕴含着凄凉、冰冷的组合意象构成一幅清丽而寂寥哀伤的画图。含蓄地表达主人公夜不能寐的情怀。正如梁启超对情感的论述:“向来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

       总之,诗词有诗词的语言特性,如果所写的诗词没有其语言特性,那就不能称之为诗,那么诗也与其它文学体裁便没有区别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