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涌豪·老子一百句】系列之四:向水学习

 suxingamy 2016-03-0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把水当作世界的本源,亚里士多德说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看到一切生物皆依赖于水的滋润。老子也好水,并认为上善之人,必有水一样的善性。


什么是水的善性?万物处上它处下,万物处易它处险,万物处顺它处逆,万物处洁它处秽,此所谓“处众人之所恶”也。在老子看来,这种善处下,能积深,施与万物而仁爱无私,应汛即至而不相错失,平静无为因地成形的特性,正是大道的最好体现。人如果能由水的这些善性,体悟到立身处世的道理,由此谦逊地安于卑下,深沉而玄妙不测,博爱而无所不施,诚信而一诺千金,并行事端正,行政简平,处后不争,因时屈伸,就是君子。


是啊,能屈能伸可见其身段柔软,避高处下可见其和气亲民,这样的人行走四方,所到之处自然是月白风清广受欢迎的。所以老子又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66章)。不过,你千万不要以为水只有柔弱,老子又特别之处,冲坚激强,逬奔不回,那也只有水能做得到。谁能小看了水!


孔子也是水的崇拜者,《说苑》记载他有一次回答子贡的提问,称“夫水者,君子比德也。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生者,似仁;其流卑下勾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他对水的称美大抵与老子相同。由此一端,可见君子之所以仁山乐水,比德自况,实在是有着共通的理由。


今天看来,在水的诸种美德中,容污纳秽一项尤其不易做到,移之于人,凡事理解包容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中国人每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西谚也说:“水浅无船行”(Where the water is shallow, no vessel will ride)。想一想人生一世,要遇到多少事,又要接应多少人。生命的幽暗处自然有烟有雾,倘不能宽容,这日子还能过么?所以,就包容或宽容而言,不是你应该,而是你必须。但许多人体会不到这一点,凡事不能包容,遇到切己之事更不能宽容,结果弄到一身狼狈,孤家寡人,男的没有朋友,女的难觅丈夫,自己照镜千般好,转头回身乏人应,狂走四方,难有当意,这份旷男怨女的凄清,哪里是寂寞两字可以道尽的。


由此想到,一种文化也是如此,也需要彼此的理解与包容。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要发展,仅仅与自己的文化对话远远不够,还要与其他的文化和传统对话。西方文化固然有许多不好的地方,但中国文化同样也如此呀,为什么我们仍然痴迷它不放弃它呢?所以对于不同文化的审视应该要宽容加包容,学习它的优点,正视它的缺点。你不进入到这种文化中去,永远不会知道它怎么不好,更不会知道如何避免这种不好。



我们的结论是,一个人追求至善至美,必定缺乏包容,并不能宽容;一种文化追求至纯至洁,也必定不能有自信的拿来和宏大的展开,必定无法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从而沦为文化上的旷男怨女。


这样败单调的风景,正可以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