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敏体质者慎用维生素K1

 外科小王子 2016-03-06

发布日期:2011-12-27  来源: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陈晓曼)12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第43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关注维生素K1注射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

  通报指出,2004年1月1日~2011年5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93例,其中过敏性休克328例(占36.7%),严重过敏反应是维生素K1最为突出的不良反应。数据分析显示,维生素K1注射液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如超适应证用药超剂量用药不适宜的给药途径等,加大了其安全风险。

  SFDA建议,医务人员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给药期间应对患者密切观察。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维生素K1注射液的适应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并严格控制给药速度。生产企业应对说明书进行修订,增加不良反应描述,尤其是严重过敏反应,并实施主动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维生素K1注射液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主要用于各种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附:

 

维生素K1


      【适应证】止血:用于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广泛性肠切除所致的肠吸收不良患者、早产儿或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等维生素K吸收或利用障碍引起的出血,可对抗香豆素类或水杨酸过量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凝血酶原过低引起的出血等。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橙色透明的粘稠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遇光易分解。本品在氯仿、乙醚或植物油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水中不溶。
   【不良反应】偶有过敏反应,静脉注射时,较易发生,有极个别因过敏反应致命的报道。静脉注射过快时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味觉异常、呼吸困难、紫绀、脉搏细速等。
 
维生素K3


  【性状】注射液,片剂。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1.止血:用于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广泛肠切除所致肠吸收功能不良病人,早产儿、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香豆素类或水杨酸类过量以及其他原因所致凝血酶原过低等引起的出血。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维生素K缺乏症。

2.镇痛:用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

3.解救杀鼠药“敌鼠钠”中毒,此时宜用大剂量。
  【用法及用量】

1.止血:肌注,每次4mg,1日2或3次。防止新生儿出血,可在产前1周给孕妇肌注,每日2~4mg。

2.胆绞痛:肌注,每次8~16mg。

3.口服:每次4mg,每日3次。
  【不良反应和注意】

1.可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在红细胞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病人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3.可致肝损害。
 
维生素K一般都只作肌肉注射,以防过敏反应。
 
维生素有K1、K2、K3、K4之分。

  维生素K有天然和人工合成的两个来源,K1、K2来源于天然,K1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K2来源于细菌产物,如人体肠道寄生菌的合成产物。K3和K4都是根据天然维生素K的化学结构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药物。因此,它们的来源是不同的,而且作用特点也有区别,主要是:

  维生素K1、K3和K4都有止血的作用,但K1的作用较K3和K4强,K3和K4的作用弱,作用时间也短。
 
  K1用于注射,K4用于口服。因K1在肠道里必须有胆汁或胆盐的协助才能被吸收入血,因此口服K1必须与胆盐同时服用,K3、K4则不需要胆汁或胆盐的协助就可吸收。K3也用于注射。
   
   K1的不良反应较少,仅在静脉注射时出现面红、出汗、胸闷等。故常用于肌内注射。人工合成的K3、K4的不良反应较多,口服后可有恶心、呕吐,大剂量时可引起蛋白尿。

  K3、K4又是强氧化剂,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及硫化血红蛋白,且新生儿对K3、K4敏感,剂量过大,易引起溶血性贫血,加之新生儿对溶血所释放出的胆红素结合能力低,故新生儿应选K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