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祝至鸿道长 主持人:胡英 陈涛 祝至鸿道长简介:祝至鸿道长祖父是祝华英道长,祝华英,武当山道教协会理事,道医,道号达智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道医继承人。祝道长于六十年代开始修身炼性,参悟人生长寿之法,在“胎息”境界中证悟出“十二经脉”玄妙的运动规律,揭示了数千年来所失传的“十二经脉”真谛。按照他的十二经脉理论诊治效果极好,近年他深居简出,潜心著述,撰成《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应用》之宏篇,将十二经脉之玄机和盘托出。论者谓此书揭示了经络学说四分之三未尝示人的奥妙。 胡:各位老师好,中医志愿者联盟这次有幸请到祝道长,为大家分享道家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的相关内容,包括经脉双向运行模式解和经脉在别穴的连接及阴阳生化,大家欢迎祝道长。 祝:各位朋友,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晚上和大家讲解一下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的双向运行,先讲一下传统的十二经脉走行方向,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这是我们在医学院校学习的走行方向,如果一直按照这个走行方向,它会出现三个矛盾,第一个是井荥输经合的矛盾,第二个是根结的矛盾,第三个是根流注入的矛盾。 比如说第一个矛盾,十二经脉都有井荥输经合,手太阴肺经井穴是少商,合穴是尺泽,手三阴从胸走手,从少商出是符合运行规律的,但是按照井荥输经合运行方向,入于合穴尺泽,就出现了一个经气倒流的现象,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商阳,合穴曲池,手三阳从手走头,入于曲池是符合运行规律的,但是出于商阳穴就形成了经气倒流,因为商阳处于手指端,是手阳明经的起点,怎么从起点而出呢?这就形成了经气的倒流,那么其他经脉的井荥输经合的矛盾也是一样的,井出和入合的矛盾;第二个矛盾根结穴的矛盾,足三阳,足三阴有根结,何为根呢?根就像大树的根,是起点,结就是大树的果实,是终点,我们以足阳明为例,足阳明根于厉兑,结于头维,那么足三阳是从头到足的,应该根穴在头,结穴在足,这就形成了根结的矛盾,其余阳经的根结矛盾也是一样的,但是足三阴的根结又是符合运行规律的,根在足部,比如足太阴脾经,根在隐白,结于中脘,所以我们了解的是足三阳的根结(和经脉的运行方向)是自相矛盾的;第三就是根流注入的矛盾,根就是起点,入就是经络入于脏腑的部位,足三阳和手三阳有根流注入,足三阳它这个和根结的矛盾也是一样的,比如足阳明,它根于厉兑,入于人迎,和经脉的运行方向也是形成了一个矛盾,其余足少阳和足太阳的(根流注入)矛盾也是一样的,这里就省略了,而手三阳的根流注入是符合经脉运行规律的,比如手阳明,根于商阳,入于扶突,这个方向就是从手走头,是一致的,这三个矛盾这里简单讲,如果大家要详细了解,可以看由我爷爷祝华英道长编著的《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网络都有免费电子书,或者购买纸质书。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我爷爷在打坐胎息状态下感受到的十二经脉的双向运行,我会给大家讲述十二经脉双向运行的几个奥秘。 第一个奥秘呢就是双向运行,在这之前先明确几个概念,按照传统的经脉运行,如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我们叫它正运,和传统方向相反,在打坐中感受到的另一种走行方向我们叫它反运,左侧手足正运(反运)的同时,右侧手足进行反运(正运),需要强调的是手足经脉的运行和左右正反运行是同时进行的,一个呼吸之间就完成了一个正反运行,以左侧为例,左侧手三阴三阳,当左侧的手三阴经机能正运行出指端时,而左侧之手三阳经即正运行至头;左侧之足三阳经即正运行至足;左侧之足三阴经即正运行至腹;同时其右侧之足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足趾;右侧之足三阳经即反运行至头;右侧之手三阳经即反运行至手;右侧之手三阴经即反运行至胸中。再接着右侧正运而左侧就反运,左侧正运而右侧就反运。 第二个奥秘就是人体的任督二脉,它不是一条线路,而是由2条经脉合并而成的。任脉左侧和足三阴手三阴运动是相反的,任脉从头走会阴的话足三阳从足走腹(正运),和左侧的手三阳足三阳是相互对立的(负运)就是手三阳足三阳也是负运,它是下降,手三阳足三阳上升产生负运。 第三个最重要,就是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是怎么交接的?阴经和阳经是怎么交接的呢?他是在别络穴处产生阴阳机能交合的。 再来看十二经脉每一条都有别络穴。比方胃经从头走足的时候,会产生一个,丰隆别络,通过丰隆别络转运到阴陵泉之下,形成一种双向回旋运动,从胃里面的阳气转到脾里面产生脾阳。丰隆穴转下来的时候它是一直到阴陵泉,到了太阴脾经合穴的时候同时太阴脾经从阴陵泉直接到了大包穴。 胃经转到头维穴的同时它还有一个入穴人迎转入胃经属胃络脾,产生一个络脉,形成一个回旋一个圆,脾经在负运的时候,胃经也在负运,同时入穴人迎是打开的,而丰隆别穴是关闭的。 胃经从头走足,产生正运的时候,从丰隆别穴转一道经气到阴陵泉,这时脾经的公孙别穴是关闭的,然后一直转到大包穴,属脾络胃,产生一个络脉形成一个圆。 这时候的阴阳交接没有止息,如果阴阳交接的这个别络穴已经淤堵或者不通,就会阴阳不协调,不会互相互络,也不会阴化阳 阳化阴。入穴人迎它可以属胃络脾,从这个地方也可以转化胃的阳气为脾的阴气。 现在来解释根溜注入的矛盾,关于足三阳手三阳根溜注入的机能运动,要区别手足三阳不同的运动,足三阳是怎样产生根溜注入的呢?我们看从足到头,它是一种负运动(反运动)产生了根溜注入。举例胃经跟大肠经。当胃经从足走头的时候,经气上行,胃经经气由厉兑穴上行溜于冲阳,同时颈部的胃经经气从人迎穴处上升运行至头维穴,同时有一道经气从人迎穴进入何处呢?此时是脾经的反运行至足,而上部的脾经在舌下经脉系空虚,所以胃经是由人迎穴入贯舌中,与足太阴脾经之脉相吻合。胃经正运下行时产生的根溜注入,此时在头部由头维穴下降至人迎穴,同时注意下肢的胃经经气由下陵穴(足三里)下降运行至厉兑穴而终止。胃经和脾经都是产生了络穴而产生的阴阳交接,胃经正运从头到足的时候,经气由丰隆别穴转到脾经里面去。胃经从头到足时,人迎穴关闭,丰隆穴打开,此时脾经的公孙别穴是关闭的,属脾络胃的这个络脉在腹部的大包穴是打开的。 不知道大家听了以后有没有明白一点?
十二经脉都是双向运行的,而产生络穴和入穴而致阴阳交接产生的阴阳互化。这是讲的健康人,因为我爷爷打坐到胎息,是非常健康的状态感觉到了经脉的双向运行。大家可以交流一下,明白了十二经脉的双向运行,以后我们取穴都会按照这个经脉的走向而去取穴。 经脉是双向运行的,在络穴处互相互络,阴转阳阳转阴,而我们针灸里面讲的最普遍的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正运一遍在一个呼吸的四分之一的时间,所有的经脉都在左侧正运右侧反运,在一个呼吸的四分之一的时间产生,一个呼吸产生正反运行各两次。 奇经八脉也是一样的,因为奇经八脉是在十二经脉的穴位上产生的,它有路线没有穴位,它是一样的。就是以一个上下文不衔接的丰隆也而了之,脾经有一道经气由公孙别穴而交于足阳明胃经。这只是说明一侧胃经和脾经的运行规律,在同时要了解另外一侧。 古人对十二经脉内在的正负运行是非常保密的,因为这是修炼的体验,它不外传。宗教界的一切体验很多都是不能公开的。十二经脉正负运行是中医学最深奥最高深的东西,它没有通过口传身授讲出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它是修行体验不公开。总结一下络穴的开和关阴阳脏腑它是互相为用的。再总结一下我们要了解正反运行,我们要反复推敲,再来看足阳明根于厉兑,,,,入于人迎,丰隆也。脾经有属脾络胃的络脉,从大包穴结束后,产生的络脉,从腹到足时产生了公孙别络,这几句话来分析,只说出,胃经在反运上行时(从头到足)经气由人迎穴入肋,并没有说出在正运下行时其经气由丰隆别穴转入晴明穴,左侧胃经在络脾时,右侧脾经在络胃。更没有说出胃经反运上行时,而与其相配合阴阳运动的脾经正在反运下行,从腹走足至隐白而终止。就可以明白左右阴阳是相互对立而不间断的阴阳转换机能并互相为用(阴化阳而阳化阴),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另外一侧则与左侧相反。 十二经脉的别络开合关闭机能:五脏六腑别络,是脏腑阴阳经气相互交换的分支通道,阴阳经气相交全部依靠开合机能所起到的作用,阴经从络穴转到阳经,阳经从络穴转到阴经。我们人体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全部是有规律的,开放和关闭进行阴阳经气的交换的。比方,肺经正运行从胸走手产生列缺络穴是开放的,中焦下有一个属肺络大肠之脉是关闭的,而肺经在反运行时,在中焦下络大肠之脉开放,而同时在脉口的列缺穴是关闭的。当大肠经正运行时(从手到头)产生一个络脉,属大肠络肺,这个络脉是打开的。 祝道长认为十二经脉类似于宗教讲的灵魂组织,是中医西医理论结合的桥梁。人体的阴阳十二经脉,不但是联系着手足四肢的阴阳别穴的开放和关闭机能,又联系内在五脏六腑的别络络脉的开放和关闭机能。正常人的十二经脉阴阳正负运行,它就能使人的一切有形物质相互协调,人体十二经脉正负运行机理,可以创造很多成绩,对中西医理论不同,难以结合等都有一定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