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和楚子一起进古诗学堂练武,我们学的是王语嫣派。 王语嫣派的特点知道吗?自己可以不会武功,但是对方几斤几两,看得绝对门清,所谓熟知各门派武学的招式与路数,随口点拨,就能使人武艺大增。 有些同学说,昨天的复习,容量太大,而且要翻看很多链接,吃不消。好吧,今天用一篇文章再次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五言古诗中,13位旷世高手的武功与渊源,不做链接。 五言古诗是什么? 当然是诗词江湖最重要的兵器之一啦。这门兵器有如下特征: 五言古诗的第一个特征当然是五个字五个字一句啦,这不废话吗?
五言古诗的第二个特征是篇幅长短没有限制,也不讲究平仄。对吗?
所以,同学们,以后假如没有学会平仄格律而写诗,你就自称写的是古诗好了,不过,押韵一定要到位。 【张九龄:汉魏派】 《唐诗三百首》的五言古诗,是从张九龄的作品开始的。 楚子给他取了个门派,叫汉魏派,他是掌门人。他的五言古诗,被称为“张曲江体”。 汉魏派不是他创立的,是陈子昂创立的。对,就是那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他被称为“古体之祖”。 和汉魏派对峙的,是齐梁派。齐梁派当时的掌门人,是宋之问。这个门派来自于宫廷,著名的陈后主沉湎于“武功”,为了创设一招“玉树后庭花”而亡国,所以历史上把“玉树后庭花”看作亡国之音。 其实,“玉树后庭花”只是一首十分经典的齐梁派的作品罢了,七言的。 齐梁派玩花招,中国人的文字趣味得到充分展现;汉魏派玩内功,中国人的精气神都在里面。 张九龄做相爷的时候,提拔了王维,任用过孟浩然,杜甫也计划追随他,但是没成功。这一派,可谓是高手辈出。 【李白:仙派】 第二位是李白。 李白是大唐时代“我是歌手”节目的第一名,人人都喜欢听他唱歌,他把律诗唱成歌、把古诗也唱成歌、把乐府唱成歌,还创造性地唱了长短句,到宋朝演变成词。反正全国人民娱乐了,怎么玩都可以。 但是在黄鹤楼上碰到崔颢留下的诗,傻了,这规规矩矩的一招怎么学都超不过,这才服了,原来不是只有玩,才是王道。 他是体会到了,别人却被他忽悠了。很多粉向单位扔下一句话:“跟李白学诗去了,不要找我了。”结果学了半天,发现李白的武功无招胜有招,学不了。 这是仙派。 【杜甫:儒派】 第三位是杜甫。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当官的时候和齐梁派混得很熟,但是他却进了五言律诗的门下,成为当时的第一高手。杜甫可以说是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不薄今人爱古人”,齐梁派和汉魏派的武功尽收囊中,终于成为武侠江湖中的顶级高人,可惜他穷困潦倒,武功差点失传,还是因为后人在旧书摊上买到了他手写的“九阳真经”,绝学才得以传世。 后来出现了这么奇怪的现象:一千多年下来,大多数学诗的人都喜欢李白的诗,却都学杜甫的写法。 这是儒派。 【王维:佛派】 然后是王维。 张九龄提拔了王维,但是王维更喜欢泡在岐王宅里的那段时光,因为那个时候他的诗歌与音乐,知音更多。此所谓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做。 于是他一边上班,一边偷偷地在郊区买了一套别墅。因为他随着妈妈信了佛,诗里常常有禅意,所以他的武功有一种特别超然的境界,当时已经被评为天下第一等,在当时的江湖地位不亚于神仙一般的李白。 遗憾的是,这两个绝世高手,曾经都在京城,却从来不见面,更不曾切磋,所以没有人知道他俩究竟谁高谁低。 这是佛派。 【孟浩然:山水田园派】 孟浩然比李白杜甫王维都要大一些。 孟浩然一直想混进京城功夫圈,他的武功在京城刚亮相,就“一座倾服”。但是,宫廷不聘他当带刀侍卫,武馆不聘他当教头。算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孟浩然回到襄阳,吃着河鲜,勤研武功,终于成为一代大侠。南来北往的高手,到此聚一聚,说说江湖,说说武功,倒也不错。 这是山水田园派。 【王昌龄:古雅派】 然后是王昌龄。 王昌龄写过一些边塞诗,大家觉得他应当是到边塞工作过,或是服役过。其实,渐渐地大家发现王昌龄只是到边塞附近走了走,然后想象自己在边塞工作过,越想越激动,创作因此活跃起来。这个很有意思。 王昌龄最擅长的兵器,是七言绝句,号称“七绝长城”。五言古诗嘛,只是想隐居想学道的时候才玩的。 王昌龄喜欢找诗友切磋武艺,孟浩然就是为了陪王昌龄吃河鲜而丢了命的。 在写五言古诗的人里面,王昌龄没有认真地想过归隐,所以后人给他这一派取名“古雅之源”,就算给他另立了一个门派,而另一派叫“清澹之派”。 【丘为:全真派】 丘为这个名字大家不熟。 丘为在诗人里面是一个“正常人”。这意思就是别的诗人不正常,要么进不了仕途,要么常常被贬,要么喝酒狎妓,要么浪迹江湖。只有这个丘为,除了青年时代有过一次复读经历之外,特别的孝顺父母,特别的举止有礼,特别的顺风顺水。80多岁才辞官,96岁才仙逝。 他的五言古诗,与其说是武功,不如说是气功按摩,能够按摩人的内心,帮助你平静、清心,得到安宁。 所以,他是讲究道德修养的全真派,难道和丘处机有点关系? 【綦毋潜:飘逸派】 綦毋潜基本上属于王维一届的同学,只不过落榜复读过,他俩共同的老师就是汉魏派的掌门人张九龄。 但凡隔了代,就会有明显的代沟。张九龄比较像我们今天的60后,被贬个官紧张得要死要活。而綦毋潜,干着干着就留个辞职条,说“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了。炒老板的鱿鱼,对他来说不是一次。所以,他的诗,随意飘逸,没有那种压力感。 【常建:隐逸派】 常建是黄老邪,独来独往,没有什么朋友,只有交友广泛的王昌龄和他有往来。所以,他后来自然而然成为隐逸派的创始人。 他的诗有一些重口味的,各位小心开卷,《春泛若耶溪》读读也就罢了,要是读到“江上逢老汉”,就跳过去吧。尽管他是讥笑一个人死了哪里还能有什么心计、手段,但是也不需要面对一个无名死尸来诗兴大发吧。 【岑参:边塞派】 岑参才是真正的边塞派。 岑参其实也是一个大官家里的孩子,不过这个家庭面临过诛族之恨、流放之痛,所以他的诗里面,总有一种苍凉、悲愤。 他是真正经历过戎马生涯的人,回京后却爱管闲事,喜欢仗义执言,临了还不是被贬这一条路? 没有办法,基因里的刀光血影,都融化在他的诗里面了,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都看得见、闻得到。 【元结:散文派】 元结差一点就成为孟浩然那样的人,科举失败,归隐老家,求仙问道。 但是兵乱来了,王维躲掉了,李白躲掉了,杜甫也逃难了,只有这个元结,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居然会招募义兵,居然会排兵布阵,居然保全了十五城! 于是,一个我们更喜欢的元结出现了。在道江,元结为民鼓与呼,自动组织官吏替穷苦百姓减免税负。 但是,他的诗派,几乎可以称作“散文派”,虽然在文学发展史上意义重大,但是读起来味道总是差一点。或许是我不太懂吧。 【韦应物:立地成佛组】 同样战乱来了,命运改变了的,还有韦应物。 韦应物比元结小好多岁,战乱来的时候,他才20岁左右,却是一个宫廷侍卫。但是这个官二代仗着在皇帝老儿的身边没人敢惹,无恶不作,白天赌博,晚上泡妞,名声非常坏。战乱让他丢了原来的饭碗,也丢了原来的脾性。他开始结交儒释道的人物,他开始读书做官带儿女,他居然就变成了特别廉洁为民的清官、特别清心寡欲的儒生、特别负责任的好父亲。 要讲门派,韦应物仍然算作山水派吧,但他是盛唐山水诗最后的掌门人,中唐的奠基人。 【柳宗元:七伤拳】 柳宗元尽管是改革家,但是远离政坛之后,也只能寄情于山水了。他不是主动的归隐,而是被迫的流放,所以感情上有一种从忧伤到绝望的过渡。有一种拳,叫“七伤拳”,是一种伤己又伤敌的武功。柳宗元的诗,蕴含的就是“七伤拳”,那种清冷彻骨的美,是伤身的。 他也是古文运动的倡议者,但是为什么他的诗就那么美呢?有谁见到元结,可以和他聊一聊这个问题。 柳宗元的古诗在中唐,是一枝独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在这里也很合适。 经过两期的复习,大家对这13位诗人是不是更为熟悉了?这是按照《唐诗三百首》五言古诗的作者来筛选的,以后我们还要学到更多的大唐诗人。 想知道他们的作品,有空还是查找历史消息读一读“醋溜唐诗”吧。 【课间游戏】复习完了,大家对个对子娱乐一下,如何? 出句:虚心竹笛吹云裂 对句:——————— 古诗学堂的一批诗友,为了真正聚到一个班里交诗友、对对子、共聊诗,果断拉了一个微信群。有愿意加入的,可以识别二维码加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