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现状与路径探讨--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为实例

 昵称27312374 2016-03-07

金融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银行运行的本质在于控制风险。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久以来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由于受到经营理念、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等影响,其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资产居多、风险管理落后等一直饱受诟病,成为制约其改革发展的一大“软肋”。以股份制产权改革为基础,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今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改革的主要基调与方向,伴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这既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又为其在新形势下如何准确把握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以及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本文试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现状为实例,以董事会决策层面的角度对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完善与改进的主要路径选择。

    一、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现状

    根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银监会2009年第107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0〕110号)等监管部门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建设的若干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董事会负责建立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对风险承担最终责任。监事会主要负责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状况与董事会、经营层风险管理履职情况的监督。经营层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执行主体,主要负责执行落实董事会制定的风险战略政策,督促风险管理部门具体落实各项风险管理工作。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在立足地方、加速服务“三农”、中小企业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特征与实际,注重发挥董事会对全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引导作用,率先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稳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实践,确保为改革事业与业务发展打造稳健的“后盾”。

    (一)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当前,该行设立了首席风险官制度,按照“三个中心、三道防线”的形式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建设所要求的基础框架,初步建立了决策、监督与评价的风险管理体系,推进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三个中心”即一是以董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为中心的风险决策中心。二是以行长室及其下设专业委员会、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条线为中心的风险执行体系。三是以监事会及其下设专门委员会、稽核审计部为中心的风险监督体系。“三道防线”即为纵向防线、横向防线与改善防线。纵向防线是指细分部门职能,推进纵向条线管理与业务经营的协调发展。横向防线是指以部门联动格局为基础,建立以首席风险官负责的全面风险横向管理网络。改善防线是指强化稽核审计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约束、评价与整改等职能。

    (二)强化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运作未动,制度先行”,制度建设是确保全面风险管理执行落实的切实保障。该行董事会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核心决策作用,先后审议通过了(2010-2012)三年风险管理政策、(2011-2013)年监管指标达标升级实施规划、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合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等宏观战略政策与微观操作制度,确定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目标、控制指标与实施规划,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导向、方向与制度保障。

    (三)加强大额授信交易风险控制

    该行严格按照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初审、董事会与股东大会审议的决策流程,充分发挥了董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等专门委员会对业务经营重大关联交易与大额授信材料的“把关”作用,独立董事均能对每笔需要董事会审议的重大授信材料发表客观公正的意见,并提醒经营层加强调研,注重风险控制。同时建立了关联交易管理台帐,详细统计关联自然人与企业法人关联方、关联交易类型并及时更新,每笔关联交易均由董事会办公室负责备案与统计。

    (四)优化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机制

    该行已构建了董事会风险管理报告与信息交流机制。一是成立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联系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定期协助董事会办公室向专门委员会报送风险管理的动态信息。二是建立了高级管理层向董事会报告制度,由行长室、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全行大额授信与资产情况报告、关联交易控制报告、案防与合规报告等工作情况,便于董事及时了解全面风险管理现状。三是建立了与监事会、监管部门的内外联络机制,董事会及时根据监管部门、监事会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管意见,督促经营层整改落实。

    (五)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各项措施

    该行根据董事会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政策决策导向,在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措施、提升全行风险控制水平等方面做了有效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梳理业务流程风险(目前已梳理近2000个风险点)、强化信贷业务授权授信管理、提升员工合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联动机制、强化稽核审计内控等途径与措施,努力探索全面风险管理建设,逐渐引导全行树立风险管控、人人有责的理念,推动风险管理理念从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风险管控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转变,强化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在董事会的正确决策、经营层的有效努力下,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自身风险控制水平等方面迈出了有效的一步,但是由于受到历史包袱、体制机制、人员素质与科技力量等主要因素的困扰与制约,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长期以来整体处于偏低状态,当前,农村商业银行虽然构建了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强化了制度建设、配备了管理人员、推进了工作措施,但这只是具备了初步的“形”似,距离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还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知与理念存存有偏差。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久以来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流程与操作等较为熟悉,对市场、操作、声誉、合规等其它风险管理的概念与认知度较为滞后,在推进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难免会由于受到工作思维“惯性”的影响,造成一定的执行偏差,导致风险管理的“偏位”。

    二是缺乏高水准的管理人才。人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受到自身品牌形象与竞争实力的制约影响,对于外部高水准与专业性的风险管理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同时,对于提升已有内部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员工的综合素质,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

    三是信息共享机制不尽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常常局限于在董事会召开例会时听取风险管理报告,这存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有形成风险控制的事中或事前报告机制,不利于董事在董事会闭会期间对农村商业银行阶段性风险管理内容的了解,同时,相关部门在形成报告内容时常常缺乏对决策层与操作层的信息获取途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报告内容的准确性。

    四是缺少风险管理科技平台。农村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滞后,多数还是停留在人工与手工操作阶段,不利于对相关业务风险进行实时的数据录入、查询、监测与提示。另外内部信用评级机制的缺乏也影响着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路径探讨

    (一)加强风险管理科技支撑。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应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初级与高级的步骤,注重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分阶段、逐步地开发全面风险管理数据模型与平台,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操作,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与执行效率。其次,由于信用风险仍是当前大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中面临的首要风险,对此,农村商业银行在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的同时,应从战略角度出发,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依靠独立科技平台,加快建设内部信用评级数据模型,有计划、分阶段地加以研究并开发、推进适合自身实际风险管理实际需要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为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二)提升风险管理人才素质。农村商业银行要打造一支思想统一、素质较高的风险管理团队,逐渐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局限于信用风险管理的思维与习惯,加强对流动性、市场、声誉与合规等风险的认知程度,将以信用风险管理为重心的管理模式逐步转变到全面风险管理的轨道上。要在加速改革发展、加大市场份额、提升社会形象的基础上,努力对外引进高层次的风险管理人才,帮助其尽快熟悉银行文化并加快进入“角色”,同时也要注重对已有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从道德、业务与知识等方面有效提升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于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应配备相关的专业人才,帮助其了解全面风险管理的动态并加强相关调研工作,有效提升其决策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要不断加强董事团队的风险管理专业性与履职的有效性,提升其对全面风险管理的预判、分析、把握与决策能力。

    (三)疏通风险管理信息渠道。农村商业银行要优化风险信息沟通机制。首先,董事会除了定期听取风险报告之外,要加强在闭会期间董事信息获取、呈送的力度,要实行经营发生重大事项的实时汇报制度,将风险控制前置,获得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应建立董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部门、合规部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基层机构间交叉、多向、全面的信息交流网络,实现风险管理信息的联动性与交流渠道的畅通性,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与必要的帮助,甚至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可以邀请部分基层机构人员列席会议,便于及时掌握了解一手信息。

    (四)建立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应定期对经营层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评价与评估,每年应至少评价1次,从而及时发现不足并加快完善落实。要以切实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为抓手,督促经营层或相关部门将决策层制定的风险管理政策与措施执行到位,并通过信息沟通渠道进行反馈。

    (五)优化风险管理工作措施。一是要强化制度建设。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宏观、短期的风险管理政策与微观、覆盖面广的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对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并侧重对修改之处加以说明,便于员工对修改之处的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制度执行力。二是要组织力量疏理、揭示业务管理流程的风险点,并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人员与岗位,提升员工对各自岗位存有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三是要加大对关联交易与大额授信的风险控制力度,要建立、更新与完善关联人名单,董事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要加强对重大关联交易与大额授信审议的合规性,从决策层面提升对重大风险的控制能力。四是要强化监事会对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作用,利用稽核审计、案件防控等措施强化风险内控建设“防火墙”,同时,应及时根据监管部门的风险提示要求进行有效的整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