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蚂蚁爬网 2016-03-07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文化方所 2016-03-06 11:39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有人说:你是来毁三观的吧,难道教科书写错了?

我说:这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一般说来,甲骨文专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商代文字,距今约3000年到3300年,但考古学家早就发现了比甲骨文早得多的文字资料: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距今4900年到4100年的山西陶寺朱书,这明摆着是个“文”嘛!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天哪!竟然是草书!别激动,这是距今4600年到4000年的山东丁公陶文

有人说:我读书少,你不要糊弄我,上头这些只能算“符号”或者“原始文字”吧。

哎哟,还真没糊弄成功!确实,无论陶寺朱书还是丁公陶文,“单字”的数量都太少了,我们既无法证明它们一定是文字,也没法肯定它们绝对不是。

但是,有一种文字不仅比甲骨文早,而且是公认的成熟文字——那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青铜酒器“四祀邲其卣”(邲音必,卣音友),铭文最长的商代青铜器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称青铜为“金”(青铜器在生锈以前确实是金黄色的),又把青铜钟和青铜鼎视为最重要的青铜器,所以青铜铭文又称金文或者钟鼎文

有人说:你又来毁三观吧,汉字的发展顺序不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行草”吗?甲骨文应该在金文前面吧。

其实,甲骨文和金文不是继承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对商朝人来说,这两种书体是同时存在的。青铜器是国之重器,金文自然要写得规规矩矩,属于当时的“正体字”。必须先用毛笔写在陶范上,经过雕刻后翻铸在青铜器上,所以金文最大限度保留了商朝人的书写习惯。

甲骨文则是占卜用的,相当于在龟甲和兽骨上留下的算命档案。因为是用刀刻出来的,所以书法上不太讲究,笔画也比较自由,相当于当时的“异体字”。

有人又要问了(真是个善学好问的人呐):既然甲骨文和金文代表了同一种文字的两种书写方式,为什么说金文比甲骨文早呢?

这是因为迄今所见的甲骨文都属于商代后期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

“商代后期”四个字让人感觉好有学问!其实就是指盘庚迁殷以后。

商朝立国后曾不断迁都,国力日渐衰落。商王盘庚高瞻远瞩,果断搬到“殷”这个地方,即今天的河南安阳殷墟,从此定居300年,迎来了商朝最辉煌的时代。

到目前为止,刻有文字的商代甲骨几乎全部来自殷墟,所以甲骨文只能是商代后期文字。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是除殷墟外唯一发现甲骨文的地方,这里的带字甲骨同样属于商代后期。山东博物馆藏

金文就不一样了。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上已经有了铭文,年代显然早于甲骨文。比如,河南郑州曾是商代前期的都城,这里出土的一件青铜酒器上就有一个神秘的文字: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河南博物院藏青铜酒器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青铜器颈部的“小乌龟”很可能是存世最早的金文,被解读为“黾”字或者“龜”字

有人终于恍然大悟:看来金文确实比甲骨文早,教科书真的写错了!

我说:其实,还真没写错……

青铜器上虽然早就有文字,但商朝人惜字如金,常常只留下个把字的签名或者族徽,比如上头那只“小乌龟”,你甚至分不清那到底算文字还是图案。直到商纣王执政前后,青铜铭文才变得长了起来。

所以,教科书是这样写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成系统”三个字不能少!这是考点!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前一个考点掌握了,后一个难点又来了:不是说甲骨文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吗?这些商代后期的文字如何证明商代前期的存在呢

这要感谢商朝人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这是三片甲骨的拓片,正好可以拼在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写着:乙未,(酉彡)玆品上甲十、报乙三、报丙三、报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十、小甲三……

好眼晕的一段话!其实意思很简单。“上甲”之类的粗体字是历代商王的名字,后面跟着的数字表示要用几套祭品祭祀这位祖先。比如,“上甲十”表示要用十套祭品祭祀上甲先生。

商朝人的好习惯就是:每次祭祀都把“祖宗十八代”的名字列一遍

于是,考古学家根据甲骨文资料列出了商王世系表: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水平线表示父子关系,竖直线表示兄弟关系。表示虽然历史典籍提到这个人,但甲骨文里查无此人

然后,历史学家翻开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对照着看: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史记》里的商王名字与甲骨文略有不同,这不是什么大问题。红框表示司马迁的记录完全有误,绿框表示这几位商王的即位顺序或者血缘关系与甲骨文不同。

显而易见,司马迁笔下的硬伤还真不多!这就证明《史记》对商朝的记载比较靠谱,商王朝确实存在过!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司马迁像

司马迁比商纣王晚出生900年,应该没有见过甲骨文。我们与商朝相隔3000多年,居然还能读到甲骨文,真要感谢殷墟这座宝库。

殷墟发现于100年前的乱世之中,许多文物流失海外,所以大部分甲骨还能留在国内简直堪称奇迹!目前存世甲骨至少有13万片,其中8万片在大陆,3万片在台湾。

在甲骨收藏排行榜上位列第三的是北京故宫,藏有2.2万片,主要来自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明义士曾到安阳传教,据说搜罗了5万片甲骨,苦于带不回去,大多留在了国内。

第二名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有2.5万片,其中1.7万片来自殷墟一个令人咋舌的甲骨坑,据说那是商王武丁的档案馆。

第一名是国家图书馆,坐拥3.5万片,独占全球四分之一,其中2.8万片来自民国大银行家刘体智的慷慨捐赠。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长达43厘米的存世最大带字甲骨,同样来自刘体智的捐赠。国家图书馆藏

对今人来说,甲骨文如同一位“最熟悉的陌生人”,看似未曾谋面,其实血脉相连。如何才能把这位陌生人变成我们的熟人?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文记忆》展会是很好的起点。

最后依然是最受欢迎的“一起学习甲骨文”环节!今天是一道无奖问答:你觉得下面几个字代表了哪几种动物?

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