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金文字:记录青铜时代的文明

 RK588 2019-07-14

上下五千年,中国的文明为什么能不断延续流传

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能够读懂远古的诗文

答案也许跟我们始终使用着统一的汉字有着莫大的关系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句话是这样的:

 盖文字者

 经艺之本

 王政之始

 前人所以垂后

 后人所以识古

汉字演变是一个从繁到简的过程

之前我们提到的甲骨文是汉字早期形式,商人非常迷信鬼神,出门买菜都要进行占卜吉凶,所以甲骨文主要作用是记录占卜的内容,也称为卜辞。

甲骨文大多以客观事物为原型,但是甲骨文的写法不固定,有时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在演变中,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而构型更加规范的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

中国在夏代,青铜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青铜器的礼器以为代表,乐器以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八百多年

金文可略分为四种:

初期:商朝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

初时只有寥寥数字,及至周初,已达千二百余字。商末铸有金文之青铜器日多,然所述仍十分简略,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讳。至商亡时,方有文章出现,然其时最长之文,仍仅有四十余字。

发展: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前771年)

及至周代商起,金文渐兴,天子之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多有记述。

鼎盛: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

自平王东迁以降,铁器渐见,钟等青铜乐亦渐多,且亦能铸文于青铜器外侧,故金文所录,已非如当初般,只为王公大臣之事、战功、音阶等,皆有铸录。此时金文被广泛使用,堪称全盛时期。

衰亡:秦汉金文(前221年~前219年)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诏令书同文,并于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为小篆,且不再刻铭文于钟鼎之上,由是金文渐衰。及至汉代,民间多铸铭文于铁器之上,青铜之器,不复使用,金文自是不见于史。

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以文字载体而命名的文字

而它们之间的区别有:

       一、字形

商代的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

                                甲骨文十二生肖 ↓

金文十二生肖 ↓

二、从文字的进化程度看
       1、甲骨文象形味重,字形繁复,而金文则比较简单;
       2、甲骨文象形字的笔画随意增省,异体特多,而金文则比较一致。

                                             山字 ↓

牛字 ↓

     

      三、刻铸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古文字

四、从使用工具上看

甲骨文用刀契刻在龟甲和动物的骨头上,笔画很细,不可能出现墨团类的肥笔,需要填实的部分一般都改用勾廓.同时,转折也很难圆转自如,一般都重新起笔,写成方折的形体;

而金文主要是用范模浇铸的,因此即使笔画写得很细,浇铸出来也会成倍地变粗,并且出现肥笔,转折处也过渡圆浑,不带棱角,结体浑厚,而刻字因两端有进刀和收刀,所以线条比较尖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