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颜渊篇(4)孔子不支持大义灭亲

 歌柏安妮 2016-03-08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广陵散 黄梅 - 黄梅古琴专辑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注释


(1)忧,《尔雅·释诂》:“忧,思也。”即忧思,忧伤。《说文》:“忧,愁也。”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是担忧,发愁。


(2)惧,《说文》:“惧,恐也。”即恐慌。形声。从心,瞿声。本义是害怕,恐惧。


(3)内,《说文》:“内,入也。自外而入也。”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是入,自外面进入里面。本章指内心。


(4)省,《尔雅》:“省,察也。”《说文》:“省,视也。”会意。从眉省,从屮(chè)。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观察草。(xǐng)本义是察看。本章指反省、省察。


(5)疚,《说文》:“疚,贫病也。”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久声。本义是久病。本章指因有过失而感到内心惭愧痛苦。


(6)夫,助词,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译文


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没有忧愁,也没有恐惧。”司马牛问:“做到了不忧愁不恐惧,这就算是君子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自己,没有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愧疚,有什么担忧,有什么恐惧呢?”



解读


后人在研究此三章时,关于司马牛是何时向夫子问学,认为是在桓魋谋反之前。这种观点也是根据此三章问答的内容猜测的。从《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谋反失败后,司马牛交出封邑和符信,逃往齐国。随后桓魋也出逃齐国。并且齐国的陈成子让桓魋担任副卿。司马牛在齐国得到了封邑,随后交出又迁往吴国。因为吴国讨厌司马牛,其又返回宋国。司马牛敢于返回宋国,是因为宋景公的宽容和对向氏兄弟的区别对待。《左传》中记载,桓魋也称向魋,其中的向巢应该是桓魋的家人或兄弟,后人认为向巢也是桓魋的兄弟。因向巢任左师,宋景公召见他并盟誓不会加祸于他,说明向巢和桓魋是有关系的。宋景公让向巢攻打桓魋。后来向巢逃往鲁国。宋景公派人制止向巢说:“寡人和你有盟誓,不能断绝向氏的祭祀。”向巢辞谢说:“下臣的罪过太大,全部灭掉桓氏也是应该的。如果因为先臣的缘故而让桓氏有继承人,是国君的恩惠。至于下臣,是不能回国的了。”此记载说明向巢虽然与宋景公有盟誓攻打桓魋,最后也反叛了。从向巢的回话中,我们也明白宋景公对没有参与叛乱的桓魋其他兄弟还是区别对待的。所以,司马牛又从吴国返回宋国。从司马牛经历了齐国,吴国,又返回宋国等,其最后死在鲁国的记载,我们猜测司马牛是在桓魋反叛之后见到孔子并向其请教的。


司马牛问君子。从这一章及下一章的问答,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司马牛在逃往鲁国后,见到孔子并请教,对自己过去的做法进行反思。因为从《左传》的记载中,我们清楚司马牛最少有五个兄弟,其中四人参与叛乱,唯独司马牛没有参与。司马牛对当初把兄弟谋反的事情该不该说出来,来问孔子,孔子没有给他准确答案。司马牛听了夫子的回答,感觉自己做不到一个仁者,于是接着问:我如何能做到一个君子呢?也就是司马牛退一步说,做不成仁者,我能不能做一个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夫子告诉司马牛,你要做一个君子,必须做到“不忧不惧”。忧,担忧、发愁。惧,害怕、恐惧。孔子说,君子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对于孔子的回答,可以是泛指,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君子,没有担忧也没有恐惧。而对于司马牛,是有特指的。司马牛对自己在桓魋等反叛的事情,采取的不参与也没有举报的做法,孔子回答你做到“不忧不惧”就是君子。司马牛担忧的是其兄弟们的命运,害怕的是其兄弟们的结局。孔子明白当时司马牛的心理,所以给与他回答。


司马牛没有全明白,所以再问。做到了不忧不惧,就算是君子吗?内,内心。省,自省,省察。指司马牛遇到兄弟反叛这样的事情,首先要自己内心省察。不,没有。疚,因有过失而感到内心惭愧痛苦。内省不疚,你通过内心反省自己,没有因为这件事的过失而感到惭愧痛苦,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和上一章一样,夫子还是没有给予司马牛答案。司马牛是一个君子吗?孔子只告诉他标准,“不忧不惧”和“内省不疚”。你司马牛拍拍胸脯问问自己的内心,就知道你是不是君子了。接下来一章,告诉我们司马牛没有做到君子,因为他还有“忧”。那么,司马牛到底该怎么做呢?其实是有答案的。司马牛只要不帮助弟兄反叛,也不帮助宋景公大义灭亲杀自家兄弟,这样做就是最合适的。孟子就懂这道理,有人问如果是舜的父亲瞽叟杀人,舜应该如何办?孟子回答说:去国,背着自己的父亲逃跑就可以了,这样对得起父母。不做君位,也对得起百姓。




各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每日解读一句《论语》,告诉你被误读的《论语》背后。“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号:tshgx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