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子罕篇(22)多数人不能到达圣贤境界

 歌柏安妮 2016-03-08




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1)苗,《说文》:“苗,草生于田者。”即田地里生长的植物。本义是禾苗,未吐穗的庄稼。清段玉裁注:“按苗之故训禾也。禾者,今之小米。何休曰: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仓颉篇曰:苗者,禾之未秀者也。”


(2)秀,《尔雅》:“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意思是,木本植物的花称为华,草本植物的花称为荣。开花而又结果的称为秀,开花不结果的称为英。《说文》:“秀,上讳。汉光武帝名也。”本义是谷物再度抽穗扬花。


(3)实,《说文》:“实,富也。”即富裕。清段玉裁注:“富也。引伸之为草木之实。”本义是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4)矣夫:语助词,意思是“吧”。




译文


孔子说:“像小苗一样没有长到吐穗的人,有吧!像吐穗的庄稼一样没有结成果实的人,有吧!”



解读


单纯拿本章来理解,既没有什么文字障碍,又能发挥想象力,用以感慨生命的短暂、学问的成就等等,都是有很多道理的。但是,本章孔老夫子到底特指什么意思,必须要结合前后章来理解的。上一章谈到对颜回的痛惜,所以注解者也认为本章是夫子对颜回的惋惜之辞。汉至齐梁,皆以为说颜渊之早死。皇侃注解为:“万物草木有苗稼蔚茂,不经秀穗,遭风霜而死者;又亦有虽能秀穗,而值沴焊气,不能有粒实者,故并云“有矣乎”也。物既有然,故人亦如此,所以颜渊摧芳兰于早年矣。” 前人认为本章是说颜回的,无非是接着上一章内容来猜测的。但是,就本章所包含的意思来说,也不能特指就是颜回。我们说过,凡是《论语》中没有特指说谁的应该是泛指。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我们先分析本章的句式是疑问还是叙述。矣夫,在《论语》其他章中多次使用。比如,“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矣夫,用在句末,表示略带疑问的肯定语气,作“吧”解!有矣夫,就是“有吧”。苗而不秀者,秀而不实者,分别是说的这两种人。苗、秀、实,是指谷物发苗、吐穗、结实的三个阶段。苗,种五谷才刚冒出生的叫苗。长了谷穗为秀,农谚说:“六月六,看谷秀”,秀,是长出开花有子了。实,就是已经结了果实。孔子在本章用庄稼成长的三个阶段是在表达什么呢?我们观察庄稼成长的过程,有的的确长出了小苗,但是未必能成长的吐穗,也有的吐穗了,但未必能结出果实。夫子是用这两种庄稼成长的情况,来说明两种人。因为本章中两次使用了“者”,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是:像小苗一样没有长到吐穗的人,有吧!像吐穗的庄稼一样没有结成果实的人,有吧!在上一章,是指颜回因为不断进步学习,却没有到达最高境界,让孔子很痛惜。用本章的意思去理解颜回的话,那就是颜回就是“秀而不实者”,“实”对颜回来说就是止境,即最高的圣人境界。我们再看下一章,“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其中的“后生”、“来者”、“今”、“四十、五十”,指的都是不同的人和人生的某个阶段。由此可以认为,本章是指追求学问之道的三个人生阶段,或者称之为层次。初入门学道者大有人在,就像农田的小苗一样,还没有接受阳光的沐浴和风雨的洗礼,就是“苗”。经过学道,略有成就者,但是离圣贤的境界还很远,就像已经吐穗的庄稼一样,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就是“秀”。到了圣贤境界,就像成熟的果实一样,就是“实”。实际上,从“苗”到“秀”,从“秀”到“实”,能走到学问境界最高处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越往上走掉队的人就越多。孔子在本章用“有矣夫”是有反问的口气,再用两个“不”用以否定,实际是表达了“大有人在”的意思。这是夫子语言表达的艺术,也是为坚持学问之道走到成功的人太少,表达了一种感叹。为什么没有最后结成果实呢?我们在回味一下“为山”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也就明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