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在用唐法写二王吗?别再错下去了!助力李广辉老师无私分享!

 采真堂 2016-03-09

有些书法老师,他的书法造诣很高,但在教学方面,不懂得怎么表达,亦或是不愿意把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轻易讲出来。有些书法老师会讲,又限于自己的书法水平,引导初学者楷书入门有一套,但在书法进阶方面,还需时日。既有功力,又愿意分享出来的老师,目前是屈指可数!经长时间观察接触,以及与李广辉老师的私下聊天,钰书房看来,李广辉老师就属于后者,他能写,能讲,敢讲,愿意讲!所以,钰书房也愿意助李广辉老师一臂之力,让更多的书友们从中受益!

 

前面有两篇文章是写《兰亭序》特征笔法和笔画线条粗细对比的,得到了一些书画界重要人士的重视和夸奖并转发,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查看,只要悟性高,肯定会有所收获!初学书法者,也可以查看公众号前面的文章,有好的临帖方法可供借鉴!

 

圣教序和兰亭序的内涵是很丰富的,特别是兰亭序。我们看欧阳询,智永,颜真卿和米芾,很多东西都是从《兰亭序》里面出来。取它的“内掖”,重心往中间聚拢,就成就了欧阳询,取它的“外拓”成就了颜真卿,取它的用笔灵活和八面出锋就成就了米芾。所以,我们临帖,在通临了之后,就要找方向,有目的去临,找特点来放大。

 

(注:外拓(tuò)和内擫()系两种效果相反的用笔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笔画结体特征。有机会再详细阐述,现简单表达如下图。)

 


 

 

下面是李广辉老师点评众书友作品的文字记录,钰书房根据微信语音特别整理编撰!

 

图1:



 

李广辉老师点评:这位书友写的《圣教序》(以下简称“圣教”),有个问题,就是这个笔尖稍微长了一点点。这个用笔方法是《兰亭序》(以下简称“兰亭”)的用笔方法。兰亭和圣教区别也在于此。兰亭的笔锋比较外露,比较明显,圣教是碑刻,我们看不见他的笔尖,实际上它也有,因为圣教里的很多字都是从兰亭里面来的。从两个贴的表象来分析,一个偏尖长,一个偏尖短,那么在书写过程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那么写兰亭时,空间的连贯要明显一点点,把尖带出来。

 

在写圣教的时候,空间运笔也要做,但是在下笔那一刻,尖稍微要短一点,下笔的时候不要行笔,尖就不长了,这是一种技术上的微调。你现在写出尖了,问题也不是特别大,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你的锋没调准,你的中锋和扁锋没有调整过来,还有手腕没有动,只是手指动的比较多,导致很多线条软下来了,坚挺不起来,没有力量感。

 

图2




李广辉老师点评:这位书友这个蓝色的横幅,应该说是最近在群里发的写的最好一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他是书法专业的,书法的专业人才,他的技法不是大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控制力方面。比如说,这么一副横幅,要写这么多字,我们怎么处理好心情,节奏呢?他处理的很好,看上去写的比较慢,这种慢不是简单意识的慢,而是一种稳定性。整张的稳定性都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表达了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比如说他想把字写稳了,就写稳了,把字写长了,也表达了他这么一种兴奋心情。

 

我们说,写书法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精神,情绪或者控制力。这就非常明显了,因为你在一副作品里面,你想兴奋的时候,你得兴奋,你想稳定下来想淡定的时候,你得稳重。这是训练书写者情绪变化的一种能力。他还有个问题稍微要注意一下,就是兴奋完之后,比如说中华的华字,拉了长线之后,那么底下那两个稳定的字,可能应该休息两秒钟之后再取写,那么写了之后,可能会显得稳定一点,跟上面形成一种对比,这就是节奏的大开大合!

 

图3

 


 

李广辉老师点评:这位书友写的确实是有点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先用那个苏东坡的笔法。苏东坡用的是一种侧笔法,不是中锋,中锋是偏圆偏细的。他是偏侧的,用来写黄庭坚,两种嫁接起来,看上去挺有意思了。当然你也可以说有不好地方,比如说把黄庭坚特点给写没了。当然他也把苏东坡的圆厚,扁厚这个感觉写到黄庭坚身上,那也就挺有意思的了。其实我们临帖的时候,可以两个贴嫁接起来,比如像这位书友一样,用苏东坡的笔法写黄庭坚。

 

这种方法对我们创作来说,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临帖和创作的统一,可以二加一,两个贴加起来就是二加一了。有很多人用二王的笔法来写颜真卿,保留颜真卿的字形,用王羲之的笔法来写。这个一写出来,效果就很好,很多人就觉得这个很有个性,很有风格,其实也没有,只是一种嫁接的方法!

 

临帖也好,创作也好,我们应该要经常用到这种能力!比如说,可以用兰亭的笔法去写《祭侄文稿》,用苏东坡《寒食帖》的笔法去写兰亭,这样不断地嫁接,不断地转换,我们的脑子里就能够形成一种对比意识。什么是对比意识?能够区分开兰亭用笔,颜真卿用笔,苏东坡用笔。对比性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写贴也是一样,我们不能老写一个贴,应该多写几个风格不一样的贴。在对比的方式下,就能掌握每个贴的个性特点,如果你选的贴虽然是两个或三个,但是个性太相近的话,你就不会记住某些特点的。

 

观摩某书法家临摹圣教序视频。

 

李光辉老师点评:视频中可看到,笔锋的转换,这点上还没处理好。包括在调峰和收笔的时候,可能还是带有一些楷书的提案习惯。这个习惯应该说不好,因为这个提案是唐代的笔法,不是魏晋的笔法,不是王羲之的笔法。笔不是提起来的,而是弹起来的。这个力量,笔本身是有的,不需要再提笔带来力量。这里面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对王羲之的认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当然反过来也说明,只要我们对书法在某些方面有某些独特的认识,包括提按,造型或者章法,并把这种认识落实到你的作品里面,你有可能可以做到全国的名家,有可能兰亭奖获奖,有可能获几个全国奖。

 

作为专业从事书法行业,必须了解通透古代的书坛,还要去了解当代的书法家,才能知根知底。所以,有些时候可以看当代人的东西,甚至可以临摹一些当代人的东西,但是这些看,这些临摹,是带有目的性的去看,看看他有哪些做的好的地方,哪些没有做到的地方。

 

借助现代的书法家,去看古代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或者非常有效果的一种方法。通过当代人,来看他是怎么学古人的。既然现代人用了二王的笔法,二王还有没有其他意义上的笔法呢?我们去发现当代人找到了什么,当代人没找到什么。那么这个当代人没找到的,就有可能是你风格,面貌,是你成为顶尖书法家的一个手段!

 

钰书房非常喜欢这种类型点评,直指问题重点,干货很多,所以收获很大。好的东西,当然要和大家分享,如果能让更多的书友受益,钰书房深感欣慰!加微信 lengyun405 回复“加群”,将拉您进书法评论群,一起探讨进步!想要李广辉老师的微信联系方式,亦可加微信索取!

 

在此感谢群里提供作品图片的书友,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为他们点个赞吧!

 

另附李广辉老师简历如下:


李广辉 广东鹤山市人,现居广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康有为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天河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大学客座教授。作品曾在青海省博物馆,上海世博会,江西省博物馆等地展出并收藏。曾于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文化站等地做专题书法讲座。近年来在广州,广西,茂名,江门,肇庆,佛山,深圳,上海,江西等在作为国展导师授课,带领学员50多人次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