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水无香的诗意语文

 江山携手 2016-03-09

真水无香的诗意语文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  

                 20153D

2001年被评为全国中语首届“十佳教改新星”,光荣地成为《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对一个年轻教师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和鼓舞。十四年后,被推选为全国中语首届“十大学术领军人物”,再次荣登封面。以下是封面人物小传。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这是我最喜欢的称号,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贴切生动又让人充满遐想.

教师这个职业,体现了一个人精神的某种存在方式,有一种形而上的力量,总是令人欣慰而悠然神往的.我以为中学是一个比形容词还要美的名词,意味着中学教师一生将与青春作伴。我的学生永远十八岁,即使用古希腊最最严苛的计算方式,他们也是这样的锦绣华年.

 

喜欢听校园的铃声,世间万丈红尘所有的音响,也比不上它的清澈。神圣庄严而又天真,喜欢校园里独特的喧嚣和同样独特的宁静,喧嚣是青春生命的沸腾,是生命的生长,是浩瀚的远方的呼唤.宁静是沉思默想,是等待是守候.是辽远的心灵,再次的丰盈.特级一词,正体现了一个教师教学的个性专长和风格.

 

年年岁岁,大自然尚有四季的更迭,而中学教师永远与青春春天为伴.

 

语文是情感的、审美的、直觉的、感发的,甚至是情绪的。它作用于我们的心灵。,汉语是会意是象征,博大深邃。五千年的文化,煌煌的经史子集。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孩子们爱上母语、爱上诗词、爱上读书、爱上写作。让他们用心灵拥抱语文,让课堂洋溢着文学气书卷气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在语文中升腾出诗意,因为语文天生美丽,从而完成人某种有尊严有品格诗意地栖居。

 

五岁由母亲开蒙,读书识字,时至今日一直在读“闲”书。也许正是这种兴趣所至的阅读,才会对书的爱从未衰减。也一直执着地把这一读书心得传递给孩子们。

 

东北三省十佳语文教师的赛课,耿耿念念的是苏轼的人生,为备课而做的大量的阅读将苏轼的快乐纳入自己的精神底色。入选全国首届“十佳教改新星”为自己增添了自信,懂得了“路还长,村子还远”。参加首批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培训,在东北师大的学习,更新了理念,完善了知识结构,为“诗意语文”的基本教学风格的形成奠基。毕业论文的题目《让学生诗意的存在》,“诗意语文”呼之欲出。作为参赛选手中唯一的一名特级教师,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只为历练自己、磨合课堂、践行自己的教学理念。

 

在语文课堂上坚守守候,追求“诗意语文“的一种姿态、一种境界、一种品位。超越功利,不汲汲于事功的印证,关注每一个学生优雅而诗意的成长,给学生整个人生铺就精神底色。引领学生用诗意的眼光领悟汉语,传承文化。给学生一个悲天悯人的情怀,给学生庄严的人间关怀。

 

行走三十几座城市授课讲座,弘扬语文的诗意与美。在中华语文网开设名师博客,用“写”的方式“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成立名师工作室,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年轻教师探索语文的真谛。

《紫陌红尘拂面来》《董一菲讲语文》《仰望语文的星空》《雪落黄河静无声》《千江有水千江月》等专著的出版,创立了自己的特色语文。2014年当选全国中语界十大学术领军人物。

 

诗意语文很多时候还处于感觉、感受、感性层面,还缺乏一种理性的穿透力和强大的逻辑支撑。还只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也将是我今后语文教育生涯的课题。珍惜每一节课,每一个文本,每一个教育的刹那,毕竟语文魅力无边。古人云“真水无香,那时是一个自然无痕的境界,是天然的范本。多么希望”诗意语文“荡去一切形式的束缚,抵达我们美丽的汉语法尔自然的天国,叩问生命,安顿心灵。

 

 

 

附:选取几则师友的微信留言:

 

您的勤奋、热情、痴心使黑龙江中语教研免于荒芜。超越地域,在全国发声传道,向拓荒者致敬!与诗为伴,与爱同行,愿您永远年青!

             ——黑龙江省语文教研员李树泽先生

 

  能够让我在语文课堂与考场肆意张扬的坚强后盾。能够让我在大学时代还愿意触碰书籍的文学导师,如果说大学教会了生存的技能,董老师教会了我在阳光正好的时候读书。让我如今还能保持一丝丝的书卷气。乍暖还寒的春日想起很温暖。有师如此,再别无他求,吾师董一菲。        

             ——浙江大学学生姜冠宇

 

   今年读你的博客,才知道你经历了病痛,也看到了你的洒脱。人能如此,我认为是阅读的结果。还是羡慕你的坚持,还有从小读书的习惯,我们都没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成绩不错,但从人生全程来看,我们跑偏了

                    ——沈阳化工大学教授汪滢(儿时同学伙伴)

 

 

星空昨夜璀璨,

晨来薄雾遮眼。

忙剪堂前花草,

东篱菊香满园。

(有感董老师多年勤奋读书,情溢讲台,笔耕不辍,独辟诗意语文田园,花香满园。)

            ——牡丹江第二高级中学语文教研室栗庆泉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