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公冶长》(26)拯救未来从孝道和诚信入手

 歌柏安妮 2016-03-10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1)侍,《说文》“侍,承也。”在尊长旁边陪着.还有服务他人的意思。


(2)盍,何不(盍是“何不”的合音) 。


(3)志,《说文》:“志,意也。”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4)共,《说文》:“共,同也。”


(5)敝,《说文》:“敝,一曰败衣。” 这里是破旧的意思。


(6)憾,心感不足、感到遗憾。


(7)伐善:伐,《说文》:“伐,击也。” 这里是夸耀自己。善,《说文》:“善,吉也。”


(8)施劳:施,给予。劳,《说文》:“劳,剧也。”这里是劳苦的意思。


(9)安,《说文》:“安,静也。”


(10)怀,《说文》:“怀,思念也。”

【译文】

颜渊和子路陪老师坐着。孔子说:“何不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愿用我的车、马、衣服、皮衣,与朋友共用,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不夸耀自己的善事,不把劳苦施加于别人。”子路说:“愿闻老师的志向。”孔子说:“让老年人安度晚年,让朋友之间有诚信,让孩子们心里想着孝道和诚信。”

【解读】

本章是《论语》中最为著名篇章之一。我们从本章可以看到,孔子的教学是随时随地,根本没有那么死板,一段日常生活中的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就把其中的道理,各自的理想表达出来。本章涉及到三个人,一是孔子,一是子路,一是颜回。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是说,有一天,颜渊和子路在孔子身边。这里用一个“侍”字,说明是日常生活的状态,这一天两个学生在侍候老师,彼此之间很轻松的生活场景。这个时候,孔子说话了,你们两个何不说说你们的志向呢?从他们回答的内容看,孔子所表达的意思是,将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最完美的人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情形。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子路是一种什么性格的人?很有侠气,胸襟很开阔。说话直来直去。在他的人生理想里是围绕着义气来计划的。“愿车马衣轻裘”,多数研究者认为,此处误多一“轻”字,应该是“车马衣裘”。实际上,子路在这里是把“衣”和 “轻裘”分别来说。子路说,我愿意有车、马、衣服和轻裘。“与朋友共”,和朋友来共同分享。 “敝之而无憾”,敝,破旧的意思,“敝之”可理解为把衣服穿破了,把车马用坏了。总起来说,子路的理想是,又好吃好喝好穿,甚至行走坐卧的器具,和朋友们一起分享,用完了,拉倒!读到此处,从子路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真正的狭义。对待他人的大方,一件事可以,两件事可以,关键时刻往往不可以。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朋友,送一次可以,送两次可以,天长日久不可以。但是,子路不是这样,他对待朋友侠义和大方,是实实在在真心的,有什么都是一起来享用。本章特提出子路对“朋友”的做法,很值得思考。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颜渊和子路是性格上完全不同的人,他是被孔子称为的仁者,是道德修养非常高的人。“无伐善”,伐,是夸耀的意思,善,表面意思是好的、善的,实际上在这里是指与自己有关的所有的值得夸耀的东西,乃是自己所有长处的总称,比如忠诚、善良、气力、功劳、才能、技艺等等,凡是能值得自豪和炫耀的,对自己来说都是“善”。这样以来,颜渊并没有平常人所说的远大志向,他的志向是在自己的修为。要做到时时、处处不夸耀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人为什么夸耀自己,是因为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概念存在,也就是作为个体的自己和作为整体的社会,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用佛教的理解就是,人都有“我执”,有了那个自我的概念的执着,一些都是从自私自利出发。由此可见,一个仁者要做好第一步,就是去掉那个小我不要什么事情就是我能我了不起。“无施劳”,前面是对自己,这里是对他人,施,给予。劳,是劳苦的意思,也就是给别人带来的一切不如意不方便的麻烦事,可以通称为“劳”。颜渊说,第二件事就是不给别人施加劳苦的事情,不能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带来不如意不愉快,甚至变得劳苦。看看颜渊的理想,那就是做好一个自己,对自己做到“无我”,对他人做到不因自己而给人带来麻烦,不把自己的烦恼带给别人。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路是个直性子,颜渊刚刚把话说完,紧接着追问老师,“愿闻子之志”,愿意听听老师你的志向。子路的心里装着朋友,颜渊的心里要求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孔老夫子心里装着的是当时社会乃至未来社会,包括最为严重的今天所面临的事情。“老者安之”,孝,是儒家学问的根本。“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它的第一个表征就是是否做到了老有所养。孔子作为圣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说出他志向的同时,也是一系列的哀叹。只有社会以孝道为根本了,那么老人才能安心,才能安度晚年。如今,养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负担,这个社会缺乏的不是财富,而是一颗颗自私自利的不孝的心。社会这样了,老人如何能做到安心呀!空巢老人、孤独老人等等一系列词语被当今社会制造出来。可悲呀!“朋友信之”,孔子所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朋友之间的诚信。如今,这是一个唯利是图、没有诚信的社会。看看当今之现状,我们真是愧对这个“信”字。“少者怀之”,怀,是心中所思所念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并没有像前面所说的老者“安”、朋友“信”这样具体,这里的“怀”到底是指什么呢?只是说少年人心里常思常念。南怀瑾认为,“少者怀之”,年轻人永远有伟大的怀抱,使他的精神,永远有美好的理想、美丽的盼望。钱穆翻译为:对少年,能使他于我有怀念。我们不仅要问,如今的孩子们心里常思常念的是什么?钱理群教授对当今年轻人用“精致的利己主义”来形容,说这些孩子不读书还好,书读得越多其自私利己的水平就越高。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失去了孝道和诚信。因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即孝道和诚信。我认为,孔子这里所说的是前后的因果关系,意思是说:让老人安于晚年,让朋友之间有诚信,孩子们心里想着做人要以孝道和诚信为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