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每天学一句《论语》《八佾篇》(20)

 歌柏安妮 2016-03-10


《八佾篇》(20)



【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1)《关雎》,“诗三百”的第一首。

(2)乐,快乐。

(3)淫,过分。朱熹: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


(4)哀,悲哀。朱熹: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5)伤,悲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是,爱情这东西,快乐但不放荡,悲哀却不悲伤。

【解读】

《诗》的首篇《关雎》,无论是哪个朝代,稍有文学细胞的都会随口吟诵前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表达爱情的诗,写尽了爱情的快乐和忧伤。仅仅八个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后世的诗人再怎么用语言表达,也都无法超越其上。就是这样呀,想他呀,想她呀,睁着个眼睛想,闭上眼睛想,翻来覆去睡不着。读《关雎》,意境之美,唐诗宋词甚至现代散文,都比不上。



孔老夫子本来是板着面孔说教的,我们在学习《为政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明白整部《诗》,甚至每一篇都是有所指,都隐含着一个道理在里面。孔子把有关男女爱情的放在首篇,足见在孔子的眼中社会风气的重大变化,是从男女爱情开始的。近百年,对传统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挑战,自由恋爱、自由婚姻成为民国后热血青年追求爱情的一大命题。最著名的就是那位诗人徐志摩,得到了自由,也拥有了泛滥。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说:“食色性也”。男女和性的问题,是很自然的。同样也有“性有罪”之说,也称:万恶淫为首。我们要注意,是“淫为首”,不是“男女为首”或者“性为首”。至于性有罪或者性无罪,这是一个大的宗教问题,我们在此无法说清。但是,有一点可以说明,整个地球的道德底线,确实被自由冲垮,从男女感情的角度,一片乱象。



乐而不淫。乐,是喜悦、愉快的意思。这种“乐”,是从内心到行为的具体表现,更具体的是外在表现。《论语》开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乐”是源自友朋而至。《关雎》中的“乐”是因为求而得之。我们先看追求“窈窕淑女”的第一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是古代的两种弦乐器,这是一个人可以弹的。友,是亲近的意思。你看看古代人表达感情是多么浪漫,多了具有文艺气息。小伙子谈着琴或者瑟,一边唱着歌去亲近女孩子。如今呢?亲近的方式很财富、很刺激,也很现代化。在女孩子答应后,就要迎亲了: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钟鼓齐鸣,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场面。这是结婚迎娶淑女的场面,无论君子还是淑女,最“乐”的时候。回过头来,我们在分析“乐而不淫”。淫,是过分至于失当的地步。《关雎》之乐,在“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孔子的意思是说,男女感情的表达方式甚至婚姻的迎娶,不能过分。这过分的程度,从现代社会的豪华婚宴,足见已经违背了《诗》的教育意义,就成了“淫”了。



哀而不伤。我们常说,痛苦到极点,伤透心了。爱情这东西,的确是很伤人,自古如此。但是,《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美。面对那么美丽动人又贤淑的女孩子,君子是怎么做的?“寤寐求之”,寤寐,醒和睡,指的是白天和晚上。白天晚上,都想着如何去追求她。“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女孩子还没答应的时候,白天想晚上也想呀,满脑子都是女孩子的影子。时间过得太慢了,尤其是到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看看这种“哀”,痛苦到什么程度了。尽管如此,《关雎》中的哀是这个君子一个人的事情,既没有把这种痛苦传达给女孩子,也没有影响家人和周围人。而现代社会就不同了。跳楼呀,不想活了呀。报复呀,不嫁给我,你也休想嫁给别人。更有甚者,杀了对方。本来是哀中带美的一段爱情,结果在现代社会上升为悲剧甚至刑事案件,这不就是“伤”吗?归根结底,那要如何做?一句话:发乎情,止乎礼!这就是孔子在《八佾篇》谈《关雎》的目的吧。








得其精髓
精研易学、人物志、冰鉴二十余载
儒学和大乘佛法践行者
诗人,西域文化研究学者
王宏杰
天山国学苑
品读经典 升华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