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每天学一句《论语》《八佾篇》(1)

 歌柏安妮 2016-03-10


《八佾篇》(1)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释】

(1) 季氏,本章所指为季平子。

(2)八佾:佾音yì,八人一列为一佾,八佾即八列。

(3)舞于庭:《白虎通·礼乐》:“歌者在堂上,舞在堂下何?歌者象德,舞者象功,君子上德而下功。”堂下即庭。本章指舞于季氏家庙之庭。

(4)是,这的意思,指“八佾舞于庭”。

(5)忍,忍心。《集注》“季氏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礼乐,孔子言其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

(6)孰,什么。




【译文】
孔子评论季氏:“在庭院里僭越礼制演奏八佾舞,这样的事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不能忍心做的。”

【解读】


孔老夫子就是见义勇为之人,面对季氏直言面对。《八佾篇》放在《为政篇》之后,意在告诉我们,学习为政之道必须要做到“为政以德”,然后才如北辰一样,否则就是像季氏一样有恶行。用“八佾”作为篇名,足见对季氏行为的究责。第十六篇有《季氏》,所以此篇改称《八佾》。


孔子谓季氏。孔子对人语,有面对面回答,有遥相称评。“子谓冉有曰”,是孔子面对面对冉有说的;这里是没有当着季氏的面说的,是评论季氏的意思。对于季氏在本章到底指的是谁,历来有不同说法。季氏这个家族是鲁桓公的小儿子季友的后代。到孔子时代,它历经有季文子、季武子、季悼子、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等。那么这个“季氏”指的是谁呢?因为季平子和孔子同一时代,再者是季平子时代,迫使鲁昭公逃亡。鲁君不在家,可是对宗庙等的祭祀也要进行,而进行祭祀,也只有执政的季平子来主祭。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季氏”是季平子。


《春秋·公羊传》谓“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八佾是八个人一排,共有八排;诸侯之邦,六人一排叫六佾。诸侯之下的大夫之家,用四人一排,共四排,叫四佾。这是固定的形式,周朝的礼乐、衣冠、文物等,都有周详规定。按规定,只有周朝的天子才能用八佾之舞。鲁国只是周朝天子分封的诸侯国,按规定应该用六佾之舞。因为周公的功劳大,周天子特许路过用八佾之舞。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的争议时对“忍”字的理解。一是容忍,一是忍心。孔子并不是与季平子面对面说的话,理解为孔子不能容忍,不合乎说话场景。在这里应为“忍心”的意思。是说,季平子连“八佾舞于庭”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不能忍心去做的。这件事暴露了季平子的野心。


儒家文化的体为“仁”,用为“礼”。古代礼、诗、乐又是一致的,行礼时也往往赋诗,诗皆有曲谱,既能诵读也能配乐演唱。在国家政治上,如果不按照礼的规定,就会出现职责混乱、政出多门的局面。于当今社会,礼的规定照样有意义。国家有权臣,奸臣自然层出不穷。往下省、市、县以及每一个单位,必定会出现小人当道的社会风气。一片乱象,就是有人敢于违背制度。这样的事情能忍心去做,随着野心的膨胀,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天山国学苑
品读经典 升华人生
公共微信号:tshgxy
版主微信号:yizhihua5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