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注释】
(1)近,符合。
(3)言,说过的话,承诺的事情。
(4)复,《说文》:往来也。履行、兑现的意思。
(5)恭,《尔雅》:“恭,敬也。”
(6)远,使动用法,使之远离。
(7)耻辱,《说文》:“耻,辱也。”《说文》:“辱,耻也。”
(8)因,因袭、继承的意思,即是沿袭旧章不变,也是沿用旧人不变。
(9)失,违背。
(10)亲,这里指父亲,就是孔子所言“父之道”。
(11)宗,《说文》:尊,祖庙也。这里是宗法,仿效、取法的意思。
【解读】
孔子生前的西周社会是宗法制度。对周代宗法内容比较完整的记载,保存在先秦时期的《仪礼》和《礼记》中,并且能在先秦其他典籍中得到印证。其中《礼记》的《大传》和《丧服小记》中两段内容大致相同的记载,是了解周代宗法制度基本内容的主要依据。这种宗法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我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在民间,这种宗法制度形成了家谱、宗祠、族规。
来自: 歌柏安妮 > 《论语1》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复活论语】学而篇(13)“义”就是能兑现自己的诺言
【复活论语】学而篇(13)“义”就是能兑现自己的诺言人要兑现自己诺言。有子说:“做到了言而有信,能兑现自己所说的话,就接近义了,说过的话和承诺的事情,能够还原,也就是能够兑现。为人处世能做...
【每日论语】学而篇第十三则
【每日论语】学而篇第十三则。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细说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还有就是前面的“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朱子认为逻...
感悟《论语》专栏 | 05:谨而信
感悟《论语》专栏 | 05:谨而信。相子诗生活特为他开一个专栏:论语《感悟》,不是老生常谈,教授对《论语》有独到的见解,总是结合自己...
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从朱子《家训》看儒家对“仇”“怨”的态度及其启示
[4]而礼的产生与发展则缘于“人情”,朱熹就说:“先王制礼,本缘人情。”(《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这在《礼记》中也早有体现,如《礼记·丧服四制》:“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
论语全解 作者:陈祥道
论语全解 作者:陈祥道论语全解 作者:陈祥道。宋陈祥道(字用之)撰。认为孔子“言义则存乎《春秋》,言理则存乎《论语》”。认为《论语》乃孔子“言理以答学者之问”(《论语全解原序》)的著作。“祥道长...
1.14“好学”的几个层面
孔子所说的“好学”包含着乐学、善学、勤学、虚心学这几个层面。
《论语》论信
《论语》论信。(参见黄怀信主撰《论语汇校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083页。)这里的“信”是信任、相信,信任、相信也是从诚信来,政府对民众诚信,民众才会信任政府。在《论语》中孔子的...
“论语”新解 “学而第一篇”第13、14章
后来的所谓文人,演义孔子的这一虚假言论,形成的儒家学说,一直被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越来越荒唐,与孔子的道义之论的虚假有关系,圣人有言,圣人虚言,后人才敢越来越大胆地效法之,不仅效法孔...
[大师经典]严思专栏: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新解
[大师经典]严思专栏: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新解在《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礼”字也有不同...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