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每天学一句《论语》《学而第一》(1)

 歌柏安妮 2016-03-10


《论语·学而篇》第一(1)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我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春秋之后,执政之卿称作“子”;也对有德之人、老师称为“子”。《论语》中“子曰”的子,特指孔子。在《论语》中孔子有四名弟子称子,有子和曾子二人称子,闵子和冉子仅有一次称子。


曰:发语之端称曰;《说文》:“开口吐舌,谓之为曰”。《论语》中“子曰”皆是孔子开口谈说的话。


学:《尚书大传》:“学,效也。”《白虎通》:“学,觉也。”对于人做学问,孟子有先觉和后觉的说法,即后觉效仿先觉而“习”,这就是学。


时:随时,随时随地。


习:《说文》:“习,鸟数飞也”。《礼·月令》:“鹰乃学习”。后来“习”引申为练习、实习、反复乃至多次练。


之:指所学内容。


说:同“悦”。《尔雅》:“乐也”,也就是欢喜、愉快、高兴的意思。


朋: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意思是同一个老师门下的叫做“朋”,志趣相同的叫做“友”。这里的“朋”应为志同道合之人。


远方:很远的地方。这里的远方,既包括空间,也包括时间。结合下面的《解读》部分理解。


乐:高兴、愉快的意思,但是和前面的“说”比较起来还是有所区别,悦在内、存于心,乐则形于外。


知:知道、明白、了解的意思。


愠:怒,怨愤的意思,确切地说就是“怨天尤人”。


君子:成德之名,即一个人的行为已经符合很高的道德规范了。《论语》中的君子是指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他的一切行为符合儒家“仁”的外用。




【译文】
孔子说:“从先觉那里学来的东西,能随时随地得到运用,是一件能从内到外喜悦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人跨越很远的时空,或者来到身旁、或者在很久时间后能够懂得自己并呼应,想一想真是一件让人开怀大笑的事情。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能做到不怨天尤人,这是一个君子最起码该做到的。”

解读
《论语》的开篇却是后人从理解、解读上争议最大的一篇。二十五年前,通过南怀瑾先生(以后皆称“南师”)的著述潜心研究南师的系列,受益匪浅。易学、儒学、佛学、道学,如涓涓细流浸入心田。先生说,他有三千年大运,死后有人给他盖庙子。我竟口出狂言,三千年后继承南师事业,“古往今来一瞬间,圣贤精神代代传。夜解南师精微义,不妨修行三千年。”南师往生后,未能叩头于恩师生前膝下,成为终生遗憾。对南师讲解《论语》的争议,似乎一下懂了很多,也知南师一生教育用心之良苦。我虽然集百家对《论语》之讲读,但仍以南师和钱穆先生(以下皆称“钱师”)所著为范本,不敢离其左右,以谬误千里之外也。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南师直言否定了学习知识要经常温习,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一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南师说做学问指的就是做人,学到的东西能随时随地见习、运用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我以为,解读《论语》万不可离开孔子时代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字的实际语意。在解读时,注释以《说文》与《尔雅》为根本。这一句的理解线索在“学”“时”“习”“说”。重点在这个“习”字,其原意为“鸟数飞”,即小鸟刚出巢不敢飞远赶紧回到巢里的过程。这让我想起那些刚学步的孩子,父母担心其摔倒在每一次多跑一步时那种内心的喜悦,也就是“说”。“学”就是指我们这些无知的后觉者在向先觉者学习的时候,把学到的东西随时随地运用到生活中,和“鸟数飞”又有什么区别呢?这句话或许只有于“学”心存渴望的人能懂吧,在这个名闻利养的时代,懂得这句话的人更是如凤毛麟角了。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南师认为孔子学说生前并没有被社会认可,其缺乏知己,显然内心是孤独凄凉的。在五百年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在五百年前一定知道这位远方的朋友,想必孔老夫子想到这里一定是“不亦乐乎”。当今社会,此句感受至深莫过于一个“朋”字。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而实际上人们更习惯“狐朋狗友”。何谓“狐朋狗友”?狐狸显然是很聪明的,于官场于单位的确有很多如狐狸般聪明的人,他们的心思全在投机钻营、设圈套、挖陷阱,你说他们不是“狐朋”又是什么?再说“狗友”,狗这个东西是很贪吃的,那些拉帮结派用以仅占国家财产、绞尽脑汁谋取财利的团伙,不是“狗友”又是什么?当今社会,志同道合的少,狐朋狗友多,孔子若生于此时代定会大哭一万场的。

第三句讲到君子,整部《论语》章章都有振聋发聩的棒喝。这里的“愠”字,南师解读为“怨天尤人”是极为准确的。其实,我们生活中的烦恼大多来自这个“愠”字。君子做到“不愠”是做人的基础,而君子中的君子的颜回,其“不迁怒、不贰过”,何尝又不是“不愠”的豪华升级版。君子呀,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品读经典,升华人生,天山国学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