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鄱湖恋歌》二十八《水光潋滟的东湖》八《东湖荐福茶烟》三

 高山仙人掌 2016-03-10
题记:
《荐福茶烟》
跨虎入禅林,谈空合幽契。扫叶煮山茗,香气递凉吸。野火明秋云,氲氲霭蛮翠。联诗缀芳英,石鼎记遗意。
明代四才子茶诗联句(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午后昏然人欲眠(唐伯虎),清茶一口正香甜(祝枝山)。茶余或可添诗兴(文征明),好向君前唱一篇(周文宾)。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唐)卢仝(阳羡茶,产自浙江宜兴。)
《饮阳羡茶》(明)吴宽
今年阳羡山中品,此日倾来始满瓯。谷雨向前知苦雨,麦收以后欲迎秋。莫夸酒醴清还浊,试看旗枪沉浮载。自得山人传妙诀,一时风味压南州。地炉相对语离离,旋洗沙瓶煮涧澌。邂逅高人自阳羡,淹留残夜品枪旗。枯肠最是搜诗苦,醉眼翻怜得卧迟。不及山僧有真识,灯前一啜愧相知。
茶对联: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
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选自〈金瓶梅》)
济人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明 周杏村)
茶书法:
黄庭坚行书欣赏(黄庭坚书法风格:纵横拗崛):
《奉同公择尚书詠茶碾煎啜三首》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八月十三日
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粉身碎骨方余味,莫厌声喧万壑雷。风炉小鼎不须催,鱼眼常随蟹眼来。深注寒泉收第二,亦防枵腹爆乾雷。乳粥琼糜泛满杯,色香味触映根来。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
行书书法《煎茶七类》(明)徐渭
《煎茶七类》:带有较明显的米芾笔意,笔画挺劲而腴润;布局潇洒而不失严谨,与他的另外一些作品相对照,此书多有雅致之气。现藏于浙江上虞文化馆。
背景画面:
画面一:外国画《饮茶》英格兰画家 E.爱德华兹(全景式)
      画面:1792年  英格兰牛津街  潘芙安茶馆包厢。一贵夫人正从一男子手中接取一杯茶,前方桌上有几件茶具;旁边绘一女子,正同贵夫人耳谏;(参照上篇外国画《饮茶图》爱尔兰画家霍恩)
画面二:明代著名画《惠山茶会图》(明)文征明(全景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融):
1518年  清明时节。文征明偕好友蔡羽、汤珍、王宠在无锡惠山游春,煮茶品茗,赐诗吟诵的情景。该长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分得春芽谷雨前,碧云开里带芳鲜。瓦瓶新汲三泉水,纱帽笼头手自煎。小院风清桔吐花,墙阴微转日斜斜。午眠新觉诗无味,闲倚栏干嗽苦茶。
背景音乐:
琵琶与洞箫合奏:《朝天子茶曲》(选自《金瓶梅》)(这是一首在明代市井中流行的通俗茶曲)
这细茶的嫩芽,生长在春风下,不愀杪采叶儿渣,但煮着颜色大。绝品清奇。难描难画。醉了时想他,醒了时爱他,原来一缕儿千金价……
横笛独奏《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明)徐渭(《梅花三弄》,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似有“梅”的暗香沁入肺腑。墙角数枝梅,凌霜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茶文化的长卷徐徐地展开,穿越千般袅娜万般旖旎的唐宋茶文化、穿越沉寂的元代茶文化,现在让我们定格在明代的茶文化。在绚丽多彩的中国茶文化画卷中,明代茶文化峰回路转,蔚成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奇观。
明史专家吴智和曾对明代茶文化作了一精辟的总结:“茶产之布广、茶叶之精选、焙制之改良、器用之尚陶、冲泡之讲求、经验之纯熟,皆正确而合理,得茶诀之正,以进化论推演,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唐宋茶艺之前程往事,不及明代多矣。”
明代的茶文化浩如烟海。先让我们采撷“器用之尚陶  紫砂茶具”这朵奇葩吧。紫砂茶具始于明代,明代文人雅士率先使用陶具品茶。如果说唐宋演绎的品茶风格是文人雅士的繁文缛节,元代演绎的品茶风格是下里巴人的山水野趣;那么、明代则演绎了返璞归真俗雅共赏的品茶风情。
陶瓷:从一撮撮的泥土里绽放出的一朵朵瓷花,诉说着一段段的往事。一段段的往事就是一部部的书,千年来不断地被翻阅、拜读、探访。一城陶瓷,教四季纯美绝伦、——江苏宜兴  宜兴紫砂茶具。
紫砂壶价值连城。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一壶重不过数两,价值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历史学家王玲先生曾指出:一把好的紫砂壶,往往可集哲学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于一身。紫砂的自然色泽加上艺术家的创造,给人以平淡、闲雅、端庄、稳重、自然、质朴、内敛、简易、蕴籍、温和、敦厚、静穆、苍老等种种心灵感受。所以,紫砂壶有史以来为茶具中的极品便不足为奇了。
明代艺术家精湛的雕刻技艺:紫砂壶雕刻。美丽只能涉及人们的感官,而美却能触及人们的灵魂,触及我们灵魂深处美的心弦。画面弹出一款紫砂壶雕刻,如弹拨乐一般、轻轻地拨动着我们与之共鸣的心弦。
画面一:紫砂壶雕刻
〈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执壶》(此雕刻以紫砂壶为载体,通过艺术家的精雕细刻,将明代高士的品茶意趣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然造化与人工雕刻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执壶》:壶身呈四方形,其足由壶身的四个面延伸而成,每边呈拱桥状。全身外髹红雕漆。壶身雕刻而成的“高士品茗图”:天空的云彩,对面的群山,近旁的大树和流水,展现了一派具有超脱凡尘野趣的品茗环境;而高士半倚方桌,茶童近旁奉茶,更加平添了“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气氛。
画面二:紫砂壶收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几款风格各异、淡浓相宜的紫砂壶正向我们款款走来:袅袅娜娜,风情万种。
《供春款树瘿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调砂提梁大壶》:盖上刻“天香阁”三字,有“大彬”印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中扁壶》:底镌刻“源远堂藏大彬制”七字。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僧帽壶》:口沿长有五瓣莲花,壶盖呈正五边形,底镌有“万历丁四年(一五七九)时大彬制”九字。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六方壶》:壶底刻行书“大彬”款。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虽然明代的茶文化,从其文化蕴含和深度来说,较之唐宋稍逊一筹,但明代的紫砂茶具,却独领风骚,在明代茶文化中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笔。现在、我们将画面切换到明代俗雅共赏的品茶环境:
饮茶环境:对于文人来说,营造一个合适的品茶环境、地点、对象,都蕴含着和谐的美学意境。明代的文人骚客更注重这点。他们有的将品饮置于大自然的环境中,独揽山水之胜,饱尝林泉之趣,使整个品饮活动充满了诗情画意,颇合于天地之道;有的置于幽居雅室,庭院小园,倚窗而品,而往往又伴以僧朋道友,灵童美器;春兰秋菊,红衣绿叶、桂子飘香,柳絮梨花,玉蕊琼葩,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演绎成绝美的品茶风情。
画面一:风流才子唐伯虎  百无聊赖地伫立南窗下、在清风的吹拂下、一边闲适地啜饮着一品香茗、一边感叹着岁月的流逝。于是、有了这首画中诗、于是有了这幅诗中画:
《事茗图》(明)唐伯虎
日长无所事,茗碗自赉持。料得南窗下,浅见满鬓丝。
画面二:梦幻诗人胡宗仁 书斋  朱藤花压读书堂,分得桐阴半亩凉。诗人独座书斋,融合在山水之中,品饮、焚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从明代传来了他、孤独的吟唱、在深夜:
《夜坐》(明)胡宗仁
篝灯常独坐,品茗与摊书。残月半窗白,寒星彻底疏。
不眠增昼短,延漏惜冬余。此意自终古,中怀来忍虚。
 
《金瓶梅》系明代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小说中涉及市井中的凡夫俗子品茶的篇幅之多,是历代小说中首屈一指的。但在这部洋洋大观的小说中,只写到两种茶:安徽的六安茶和武夷山的建茶。武夷山的茶在唐宋就已闻名遐迩,而安徽的六安茶,则是镶嵌在明代茶文化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画外音:安徽、厚重的历史沉淀,演绎了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悲壮凄美的故事;现在我们以积墨与淡墨渲染出几幅衬托插图,为明代安徽茶诗染上唐风宋韵;安徽茶诗、如梵语一般弥漫醉人的芬芳。
插图一:李白墓园,在安徽当涂。李白客死当涂,葬于当涂的青山。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写于当涂)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插图二:凌歊台,在安徽黄山,南宋刘裕曾在这里建筑离宫;乌江、在安徽和县,楚霸王在乌江别姬自刎。
《正宫 塞鸿秋 凌歊台怀古》薛昂夫
凌歊台畔黄山铺,是三千歌舞亡家处;望夫山下乌江渡,是八千子弟思乡去;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青山太白坟如故。
插图三:潜山、在安徽省安庆市。野性堪如此,潜山归去来。(王安石)
《潜山古风》罗庄
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两芙蓉。只今冷落遗故址,令人千古思余风。
安徽有两款名茶:六安茶和松萝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松萝茶产于安徽休宁县。
《雪茶 咏六安茶》(明)杨爵
雾后飞来满太空,巧将轻片舞条风。六花烹作六安水,瑞气都留玉盏中。
《月下过小修净绿堂试吴客所饷松萝茶》(明)袁宏道
臂碧芽拈试前新,洗却诗肠数斗尘。江水又逢真陆羽,吴瓶重泻旧翁春。和云题去连筐叶,与月同来醉道人。竹影一堂修碧冷,乳花浮动雪鳞鳞。
虎丘茶“最号精绝,为天下冠。”在明代,能与六安茶、松萝茶媲美的是虎丘茶。虎丘茶,产自苏州虎丘,与安徽的松萝茶齐名。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明)徐渭(这是一首与器乐相融的诗,徐渭曾用横笛吹奏《梅花三弄》)
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炧一灯。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水。
 
鄱阳:渺渺番湖三百里,四面封疆皆水,葭苇蜂沉,鲸鲵波静,人在渔樵里。明代、渔樵里的两位著名的诗人,叶兰和姜金和。他们都曾在鄱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春江花月夜、鄱湖之滨、姜金和对月吟唱着气象万千的鄱阳湖:明月沉波天入境,浮云落地气吞楼。
柔绿篙添梅子雨  十里笼烟的东湖堤岸、沉醉在东湖烟柳中的叶兰:草色遥空暗楚雨,柳丝拽岸垂淮烟。
荐福寺莫莫堂品茶赋诗、姜金和、叶兰。这是一个梅绽雪飞的冬夜(幻化的意境、虚幻的情景):
他们品尝着莫莫堂自产的“白眉”佛茶、还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梅雪飞舞一段香。两位诗人、填了旧词,赋了新诗,辗转柔媚婉转的江南烟雨。两款茶的画外音,缭绕在莫莫堂:故乡东湖、杭州西湖:
《咏西湖龙井》(明)王雅琴
山田香土赤如沙,上种梅花下种茶。茶绿采芽不采叶,梅花论子不论花。
《咏“白眉”佛茶〉
晴霏冉冉上松枝,莫莫堂中茗事迟。欲访赵州消午困,趁渠蟹眼未生时。
从遥远的宋代、隐隐约约似有还无如梦似幻地传来故乡词宗姜夔的《暗香咏梅〉: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明代茶文化画卷、柔柔地卷起了,但意犹未尽,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思索和怀念……
清代茶文化、从秋末冬初的微寒中走来;清代茶文化、从明未清初的历史长河中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