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知识:痛风的中医疗法

 行事问心无愧 2016-03-11

中医将痛风称作“白虎历节风”,认为它属于痹症,因过食膏粱厚味,内生湿热,痰浊凝结,气血不通。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淤痰阻所致。 


治病原因


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中医疗法


中医将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相对静止期进行治疗,急性发作期,以清热通络、泻浊解毒为主;相对静止期,以凉血清热、化浊解毒为主。其中,急性期常见以下两种类型: 

1
热毒炽盛,攻于肢节证


该证表现为足趾关节皮肤发红、肿胀,局部灼热,行走艰难,疼痛剧烈如虎之啮,昼轻夜重,全身发热,烦渴汗出,舌质红,苔薄黄燥,脉数。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以五味消毒饮加味:金银花、川牛膝各24克,连翘、野菊花、黄柏、生甘草各12克,蒲公英l8克,紫花地丁、丹皮、赤芍、白芍各15克,土茯苓、薏苡仁各30克。 

2
内酿湿毒,流注于下证


该证表现为足趾或其他关节以肿胀为主,或关节内有关节积液,疼痛难以忍受,不分昼夜,隐隐作痛,局部灼热,骨节重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方药以萆薢分清饮加减:萆薢、土茯苓、云苓、泽泻各30克,生甘草9克,白花蛇舌草、川牛膝各24克,山慈菇、黄柏各12克,大黄6克。 

在相对静止期,痛风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体征,但也要长期服用大黄片、番泻叶等,调脂通脉以防复发。服用方法:大黄片饭后服用,每次4~6片,每天3次。此外,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蟹等海味,并严格禁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