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一课

 昵称3870541 2016-03-12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高尔基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也就是说,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是随着情节变化而变化的。

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性格,也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二) 抓住心理,走近小弗朗士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表现了他一种怎样的心理。一号组员:1段“那天早上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我想就别上学了”写出了小弗朗士怕老师,而且贪玩不爱学习。(师板书怕老师、贪玩不爱学习) 

二号组员:3段“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有意思多了”看到敌军在操练觉得有意思,我觉得他很幼稚。(师板书:幼稚) 

三号组员:12段“我听了心里万分难过。啊,哪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导航的,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坏家伙“三字看出此刻的小弗朗士对敌人满了恨。(师板书:恨敌人)   “坏家伙”三字重读,表达出小弗朗士的恨。 

四号组员:14段“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这一段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自己以前没有认真学习感到万分懊悔,可以看出他现在非常想好好地学习。而且也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同情。(师板书:懊悔、同情老师)  请你把这一段再朗读一遍,把小弗郎士当时的懊悔、惋惜等复杂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懊悔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好,这一节里边描写了他很懊悔。──他是不是悔恨自己了啊?同学们想想看,这些怎么读法?想想看,要把懊悔的感情读出来。现在,我们再读一遍看,读到“我多么懊悔!”生(21):[表情朗读]“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师:好,坐下。看看是不是把感情念出来了?──“我多么懊悔!”因为──什么呢?“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那现在我们再看看,──懊悔以后,就想起很多以前不应该做的事情。好,现在我们看看,对课本他懊悔什么?看看他对课本的态度是怎样的?──在书上划划看。他也是懊悔的呵。[学生举手]×××说。师:舍不得跟它们分手──对了,“舍不得”。刚才对课本还感到怎么样的呢?大家一起说。生(集体):“讨厌”。师:对了,“讨厌”。把它划下来。刚才他对书还觉得很“讨厌”。[板书:讨厌]而对普鲁士兵操练感到很有趣。那么现在呢?现在“舍不得”了──“舍不得”和它们分手了。[边讲边在板书“讨厌”后面,板书:舍不得]为什么?因为老师说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他感情上起了变化。
对自己的老师呢?同学们想想看:一开始,他不是想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说过要问分词,而他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他对老师感到怎么样?[学生举手]×××说。生(23):怕
师:对了,他怕老师。现在他对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也舍不得分手。对老师,他本来感到很怕;[板书:怕]现在,对老师也感到舍不得了。为什么?因为老师就要离开了,再也不能看到老师了,所以他忘了老师给他的惩罚,忘了给他挨的戒尺。──他都忘了──都忘记了。[在板书“怕”的后面,板书:忘了……忘了

生:22段“只要想想: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了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更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要永远离开了这个地方。”小弗朗士能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说明此刻的他能理解老师了(师板书:理老师)  生:24段“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也写出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的理解。 

师:是呀!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但现在在小弗朗士的眼里形象却变了,是因为老师的爱国精神让他崇敬。从这一点上说,小弗朗士长大了。 

生:17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写出了小弗朗士的难受羞愧 

生:“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以前感觉难,现在觉得容易,是因为他上课全神贯注,写出了此时的小弗朗士爱学习了。(师板书:爱学习)  生: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写出了小弗朗士对敌人的蔑视,对祖国的爱。(师板书:爱祖国)  你能重读这一句,读出小弗朗士的这种轻蔑、嘲讽的感情吗?在交流中,我们慢慢了解了小弗朗士,你会发现在最后一课前后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他的变化吗? 

生:小弗郎士开始学习是不专心的,后来变得爱学习了。  生:小弗郎士由天真贪玩变得懂事、爱学习了。  生:小弗朗士由一个天真幼稚,不爱学习,怕老师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懂得理老师,爱法语爱祖国的孩子。  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一说这些变化是什么?生思考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师:你的语言概括能力真强!请坐。正是借助于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小弗朗士的变化。(师板书:心理)连顽童都知道爱学习,爱祖国了,这样的民族一定不会灭亡的。文章中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小弗朗士,我相信韩麦尔先生同样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感悟真情,理解韩麦尔  师:请找出文中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师提供句式:我觉得         句话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               生:10段“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运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韩麦尔不同寻常的打扮,表现了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学生、法语作最后的告别,他的爱国精神让我感动。(师板书:外貌)  生:19段“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韩麦尔的自责,让我感动。(师板书:语言)  生:20段“他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语言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对法语的高度赞美。  师:那你能评价一下我们祖国的语言吗?  我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方块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其他生会心微笑)   

生:25-29段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极度的痛苦。(师板书:动作)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25-29段也深深打动了我。读这一部分,韩麦尔先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给我们朗读一下这部分,让我们跨越时空再次感受它的爱国之情。 

师:但是韩麦尔什么没有说出来是因为极度的悲痛让他语塞,但他努力想再说而又没有说出来更加哽塞。所以第二个“我”要读的更低沉。你来试一下。  师:我们再来看29段“放学了,----你们走吧”。韩麦尔有很多话要说,但只用了一个手势与学生告别。怎样读出韩麦尔的千言万语但又欲言又止呢?  生:“你们”后要稍作停顿。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激情,用出你的力量再次齐读“法兰西万岁“ 

师:在你们的喊声中,韩麦尔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他的声音就在我们的耳边。正是借助于这些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高大丰满起来了。所以老师给同学们一个建议。(投影7智慧背囊: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是描写人物的常见的方法。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揣摩这些句子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读懂作品。)

 

我概括为:一个“变”字,两个人物。一、一个“变” 字说人物

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以“小弗郎士过去          ;今天          。”的句式说话 。

提示:扣住“变”字,不要求前后字数一致,尽量用原文词句    例如:

小弗郎士过去逃学,不专心听讲;今天表现出色,作业完成认真,全都听懂了。

1.过去讨厌课本;今天不舍得与它分开。2.过去不珍惜学习时间;今天觉得这几节法语课过得太快。

3.过去对自己的学习毫不在意;今天懊悔自己的过失。4.过去厌恶学习法语;今天暗下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学好它。5过去在课前与同学在一起吵闹;今天迟到后安静地溜到座位上。6过去害怕老师;今天同情、理解、热爱老师。

7.过去对普鲁士兵的操练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得多;今天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愤恨。8.过去厌恶法语;今天喜爱法语,认为它是世上最美的语言。9.过去幼稚不懂事;今天有了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

小弗郎士的变化:认真学习、热爱法语  懂事、热爱祖国  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变”:对学习、对祖国、对老师   天真贪玩,不爱学习  无忧无虑的幼稚  害怕老师

小弗郎士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转变呢? ⑴ 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⑵ 是亡国的惨痛震撼了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突然觉醒。他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当看到韩麦尔先生那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地瞪着一切的眼神时,联想到老师四十年来为祖国忠诚服务,小弗郎士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表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所以,小说中真正“集中刻画的人物”还是小弗郎士,这是从部分到整体(人物到主题)的认识。

 (3) 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一、一个“变”字说人物

以“韩麦尔先生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说话 。

提示:扣住变字说人物;多角度看人物形象  ;先原文、后概括、先浅后深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一个温和而严肃的人

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韩麦尔的变化:温和  热爱法语、忠诚教育  爱国志士  “变”:对学生、对工作、对祖国

严厉  有时不太负责任  普通老师

2.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是描写人物的常见的方法。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揣摩这些句子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读懂作品。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

服装:穿礼服上课表示对最后一课的重视。表情:柔和、严肃、惨白、呆滞。

语言: 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动作:用尽全身力气书写“法兰西万岁”。

总结:运用多种方法对人物进行描写,可以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从而可以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

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 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1、“我──我──”这两个破折号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该怎样理解?12、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3.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在朗读中深入领会人物形象,从人物身上体会其崇高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文本解读能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 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11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离别讲台的那一刻残酷地来到了,心情悲愤,百感交加,语言难以表达沉痛的心情,两个破折号则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12这像一个特写镜头。先生与学生的分别是如此悲壮,这时他一定有不少的话要说,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的感情无法自抑,因此把种种感情集于笔端。“使出全身的力量”,好像使我们看到了感情的流向,这些感情熔铸成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法兰西万岁”,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坚信法兰西必胜,激励人民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再有也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此时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他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更表现他对国家的深情。他永不会忘记和放弃祖国的。

伏笔  照应  (我)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文章处处有伏笔,请找出这些伏笔。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 日子才穿戴。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最让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现在我明白了 ,镇上 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1、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2、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3、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4、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5、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

这些细节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

细节描写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安排组织的?小说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逃学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绾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小中见大、高度精练的范例──读《最后一课》(柳鸣九)

一篇短短的三千字左右的故事,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当我们读到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这个短篇小说时,不禁这样提出问题。

然,首先因为作品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表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容易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所理解的。故事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题材。作者充分利用了短篇小说的特点,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方法,他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小学校里的一堂课来表现这一痛心的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巨大的非常的历史事件都是由普通的日常的生活进程积聚起来的,但是,也并不是任何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都能表现出某个巨大的事件,正如不是任何一颗露珠都能反映出太阳的光彩一样。

作品的主题非常鲜明,作者要表现的就是民族的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控诉,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作者并没有从严肃的民族感情写起,最后一课庄严而令人心碎的情景却是通过一个顽童的感受写出来的,他完全从一个儿童的精神世界出发,写出小主人公如何怕考问、如何想逃学的懵懂无知的状态,也正是在这种状态中,最后的一课给予他精神极大的震动,并由此而开始觉醒,对祖国的语言依依不舍,对自己过去没有好好学习深为悔恨,对沦为奴隶的民族保住祖国语言的重要性有了认识,小主人公带有稚气的叙述中所流露出来的丧失祖国的沉重的悲痛,对读者更有至深的感动。同样,作者在作品里也并没有对外国占领者进行直接的谴责,只是在少数几个地方写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以后不许再学法文的命令,他让自己的倾向“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他通过对小学师生和村里老百姓的悲伤和痛苦的具体描写,使自己对侵略者的揭露和谴责更为深刻有力。

小说的人物形象不止一个,是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来的,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作者不是对他们进行铺开的全面的描写,而是选择了他们在最后一课这动人的一刻的反应,突出了他们的精神状态,表现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作者也没有把这些人物描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是把他们表现得像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样,如韩麦尔先生,他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有不够尽责的地方,但是,面临着民族命运这样严肃的问题的时候,他们身上都激发起某种崇高的情操,这就使他们成为动人的正面艺术形象。都德是一个笔端饱含感情的作家,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普通人为描写对象,他总是以一种柔和的、略带幽默的眼光观察他们,并且以同情的态度加以描写,因而他的人物描绘能给读者以亲切之感,《最后一课》也具有这一特色。

《最后一课》作为短篇小说,是高度精练的范例,它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和题材,描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所有这一切又是以平易的风格和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这里凝结着作者的艺术劳动的可贵经验,对我们仍有启发和借鉴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再一次谈起它来的原因。 《最后一课》之所以能摄人心魄,就在于小弗郎士在种种外因(如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出全身力气教完最后一课的勇气,郝叟老头捧着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发出的颤抖的声音,那阵阵紧逼的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士兵操练结束的号声)和内因(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不愿受奴役的决心)的作用下,终于完成了由厌学到认真学习、由讨厌法语的分词到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的转变。因此,当韩麦尔先生用尽全身力量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时,这两个字就不仅是写在黑板上,也是写在小弗郎士心中了。连顽童也知道爱国,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已被交到下一代的手中,这样的民族会灭亡吗?矛盾终于解决了,小弗郎士是矛盾冲突中的主体人物,当然是小说的主人公了,这是从总体到局部(主题到人物)的认识。

那就谈一谈你们的收获吧。  生:我懂得了读文章可以从人物的描写入手来读懂文章。  我明白了只有揣摩人物的心理,读懂内容才可以将文章读出感情。  生:我明白了爱祖国的语言就是爱我们的祖国。从今天起我要认真学好祖国的语言语文。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就说到做到吧,用你们的一腔爱国情努力学习吧!最老师想用一首发自肺腑的小诗结束本节课(老师深情朗诵) 

怎么忍得看那最后一眼  那一眼全是眷念  静静的是课堂  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 

战争的音讯让人厌倦  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  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 

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的晚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