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石:解码伊斯兰8:伊斯兰为什么衰而不倒?【地缘政治57】

 xx旧时月色 2016-03-13

随着西方的崛起,在中世纪时威风赫赫的伊斯兰文明逐渐衰落。及至工业文明爆发,基督教文明确立了对伊斯兰文明的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陷入重大的生存危机:在欧洲,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或独立或被蚕食,最后只剩下伊斯坦布尔一隅;在中东,英国人成为阿拉伯人的太上皇,在伊朗和阿富汗,英俄两大势力,从南北两个方向渗入;在北非、在南亚、在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英、法、荷纷纷进入,将当地沦为自己的殖民地。

这是伊斯兰世界的整体溃败!

关于伊斯兰衰落原因,云石君在上一节《地缘政治56:伊斯兰为什么会衰落》中已有解析:虽然伊斯兰在中世纪垄断了东西方贸易,但由于中西亚核心区的地理环境恶劣,无法将贸易所得大规模转化为生产能力,因而也无法在此基础上孕育出近现代文明,最终在欧洲崛起后被其彻底压制。

不过,虽然伊斯兰彻底衰落,而且这种衰落延续数百年,迄今都没有停止,但伊斯兰却并没有因此解体。直到今天,我们打开世界地图,伊斯兰世界的势力范围,与几百年前相差并不太多:依然是北非、中东、中亚、南亚、南岛(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五大板块。

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通常来说,文明的衰落,与文明势力范围的萎缩是同步的。

最典型就是华夏文明,到近代衰落后,在东南亚的影响消失殆尽,东亚的日本、韩国也大幅西化,政治、文化上的华夏文明基因大幅衰退;甚至在中国内部,华夏文明的边缘板块也丧失不少。

但伊斯兰则不然。虽然政治上,伊斯兰世界除土耳其和伊朗的核心地区外,基本上都沦为西方殖民地,中亚和高加索、北亚等地甚至被俄罗斯直接吞并,但在文化上,它们依然保留了强烈的伊斯兰特征,并未被西方文明体系同化。

这是不合理的。以华夏文明为例。农耕时代后期的华夏文明整体实力与伊斯兰文明大致相当,凝聚力更比伊斯兰高了几个层级,而且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国从未被西方彻底征服,最惨的时候也无非也就成为半殖民地而已,但即便如此,依然损失惨重,势力范围大幅萎缩。

而反观伊斯兰世界,内部地缘结构支离破碎,各地缘板块间缺乏有效联系,又没有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地缘核心,本不具备形成统一文明体系的基础。

伊斯兰世界之所以能成型,根本在于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兴起。东西方贸易的巨大利润,使亚欧大陆中部得各地缘板块有了形成统一文明体系,以减少商业交流过程中的人文阻碍的利益驱使。正是这份商业利益的诱惑,才使各个彼此不相干,又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地缘板块在文明体系上聚合到一起,最后又以此为基向外延伸,最后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伊斯兰世界。

到近现代,海洋贸易兴盛,伊斯兰世界衔接中西的地缘价值已经消失,各地缘板块维系文化一致性的商业利益驱使不复存在。

没了商业纽带的维系,各地缘板块之间的天然矛盾便凸显出来,再加上西方文明携工业化的东风强势进入,更对缺乏工业化基础的伊斯兰文明形成整体碾压。这种内忧外患之下,伊斯兰文明土崩瓦解按理说是难以避免的。

可伊斯兰文明就是衰而不倒!不仅作为核心区的中西亚依旧保留,文明影响力所及范围都没怎么萎缩。

为什么伊斯兰的生命力如此顽强?在云石君(公众号:yunshi911)看来,这与伊斯兰世界的地缘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首先,伊斯兰世界与主要地缘势力的地缘关系极为疏离。从表面上看,伊斯兰世界东有中国、西有欧洲,北有俄罗斯,至于南面,也有从海上而来的英美两大海洋文明国家,这四大势力对伊斯兰形成包围。鉴于近现代中,这四大势力的实力都先后大幅超越伊斯兰,任何一方都有将其取代的可能。

但实际上,这种列强包围的效果是有限度的。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在东亚大陆中东部,西域和东南亚的伊斯兰世界,对于农耕时代的华夏文明来说太过遥远,虽然说随着人类文明水平的进步,这种程度地缘距离已存在被突破的可能,但考虑到华夏文明在近现代长期陷于农耕泥沼,未能获得工业化的加持,所以自身都陷入存亡危机,拓展地缘影响力更是无从谈起。

至于欧、俄两大势力,他们的核心区位于西欧、中欧和东欧,与伊斯兰世界都有相当地缘距离,再加上欧俄两大势力长期对抗,欧洲内部也长期四分五裂,这种政治和军事的内耗,极大限制了他们对伊斯兰全方位征服。到最后,他们对伊斯兰世界的攻势,也只是体现在一时性的政治征服方面,至于说大幅清除伊斯兰文明影响,最多也就仅限于巴尔干半岛这个与欧俄地缘关系最近的地区,连中亚这个被俄罗斯吞并了百多年的板块,都未能实现对伊斯兰的替换,随着苏联解体,当年的俄化效果也大幅衰退。

至于英美两大势力,虽然是近现代的全球霸主,实力远在同时期的中俄欧之上,但它们的本土一个位于欧洲西北角,一个位于北美,与伊斯兰世界的地缘关系极为疏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无力彻底征服伊斯兰文明。

总而言之,虽然伊斯兰文明身处中美欧俄四大势力包围,但与四大势力的地缘关系都十分疏离。在缺乏地缘影响力支撑的情况下,这些其他势力就算可以在政治和军事上压过伊斯兰,但想要完成文明体系替换这种最高难度的征服,均力不从心。

当然,上述文明体系替换的模式,是基于政治和军事,是一种强力压迫模式。要摧毁一个文明,强力并不是唯一的办法,软性的同化也是重要方式。而要实现文化上的同化,经济又是最基础的手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个发达先进的文明体系,如果能将伊斯兰世界高度整合到自己的经济体系中,那么久而久之,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本能,会让他们争相效仿先进文明的各种做法,传统伊斯兰认同会被自动抛弃。

但这种方式也不可能。首先是地缘关系的疏离,极大限制了各大势力对伊斯兰的经济整合能力;其次,伊斯兰国家要么干旱少雨、要么境内多山地高原、缺少低地平原,缺乏大规模工业化可能。对于将经济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上的各大文明体系来说,想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工业体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伊斯兰世界与现代工业文明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就是提供点石油天然气,换回工业品——这是一种简单的基于差异而产生的互补性交易,而非经济结构上的有机融合。既然伊斯兰世界无法引入大规模现代工业体系,那么发达文明的那套社会模式,也就无法套用在它们身上,所以也就不存在利用经济手段对其文明进行颠覆的理论可能。

地缘关系的疏离和地理环境的恶劣,导致伊斯兰世界不仅难以承接各大现代工业势力的地缘影响力辐射,在经济结构上也存在巨大天然差异。这种局面,一方面导致各大现代工业国家无力将其吸纳;而另一方面,鉴于加入其他文明的做法,会使自身在文化甚至政治上沦为他人附庸,而经济上的好处又不明显,所以各个伊斯兰板块也没有主动改头换面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就形成一种了一种衰而不倒的奇怪局面——分明已经落后,而且差距越拉越大,但在势力范围上,却长期稳定不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就稳如泰山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伊斯兰与各大外部势力的地缘距离,将因为科技的原因而逐步拉近。同时,在全球化趋势下,强势文明拓展地缘影响力的动力也与日俱增。一旦上述二者发展到临界点,伊斯兰这个虚弱而庞大的文明体系就再也无法维持,迟早会被强势外来文明步步蚕食,直至彻底毁灭。

对这种建立在丛林法则上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伊斯兰当然一清二楚。所以,在伊斯兰世界也一直在为现代化努力。但在现实层面中,这种改革却显得步履维艰。直到现在,伊斯兰世界在某些微观层面已然与现代化接轨,但从宏观层面来看,伊斯兰文明体系,在整体上仍与现代文明标准存在极大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