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角色转变是一个教育教学改革的老话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翻转课堂的实践,给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内涵。本文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化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教师角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教师提供以微视频为主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1]。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数字化学习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必然会发生相应的转变,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育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完成从课堂上的“主演”向“导演”的角色转化,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具体地说,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实现如下的转变。 1.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持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之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灌输式”的过程。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活动,是在信息技术支撑的环境下进行的,教师要顺应教学环境的变化,转变自己的传统理念,把学习者视作网络空间和现实课堂协作交流、互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的主体。即要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尤其是小组协作、主题探究等类型的学习中,学生探究的主题各不相同,给学生学习获得的成果或结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教师难以统一的标准答案来判断对和错,无法实施统一的知识“灌输”,教师的主要工作变成了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收集整理学习的内容,组织学习小组和学习活动,调查、分析与应用学习结果等内容。课堂翻转的结果是:基础知识学习主要依靠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而知识的内化和延伸则依靠课堂来解决,而教师在课内外扮演的常常是 “主持人”角色。 2.转变为学习共同体成员。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再是操纵教学的决定者,也不是支配学生的权威,所以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姿态调整为与学生尊卑差距较小的对等关系[2],成为各种长期、短期的或临时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翻转课堂式的教学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小组协作、主题研究、技能训练、角色扮演等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作为参与协作和交流的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比如一起搜索和整理资料,一起排查学习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为他们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进而可以和教师毫无拘束地平等交流或讨论问题,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最终,教师的见解、观点只不过是一家之言。同时,教师也才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3.转变为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师 翻转课堂式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问题,更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持续性,承担起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责任。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富有个性的学习需求、学生的人格尊严等等。在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时,通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的协作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意识;通过虚拟空间交流以及现实课堂上的讨论、争辩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 4.转变为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研究者 翻转课堂式的教学还是个新生事物,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翻转教学行为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分析。教师再也不是仅仅学会讲授教材和组卷评卷的教书匠,而是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熟悉教育技术应用、自觉终身学习、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教师要具备独立思考的习惯,成为与各类专家、学生和社会人士一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设计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建设者,成为认知科学和学习理论研究的专家。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不会研究的教师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因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而推广迟缓,另一方面,在学习时间安排、信息技术支撑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难。而传统的“讲授--练习”式教学方式对学习的正面作用仍然存在,也是绝大部分教师驾轻就熟主要教学方式,教师主要充当的是课堂“主演”角色,这显然与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现状极不相称。因此,教师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在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思考和实践中,努力使自己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导演”、“主持人”角色,也一定能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2]任友群,王旭卿.创建学习新平台—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7:25
-------------------------------- (作者单位:南通市电化教育馆) 本文发表于《教师》2014.11.15总第227期
|
|
来自: 昵称31558172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