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采:法西斯的思想先驱 OR 哲学的万仞高山

 睿智。启点 2016-03-13

他,如生命般真诚地思考哲学,最终却发疯而死;他,生前因哲学而荣耀一时,也因哲学而孤独一生,死后却因'权力意志'成为希特勒推崇的法西斯思想先驱。

【沉默的童年:纯朴孤僻与文学音乐】

1844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1849年,他的父亲、2岁的弟弟相继过世。第二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

从小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尼采显得脆弱而敏感,性格也变得孤僻。受母亲的影响,尼采终生保持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

尼采曾这样讲述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

10岁,尼采就读于瑙姆堡文科中学,他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

14岁时,他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大的剧作家和哲学家。

但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当时他除了理智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哲学学习:热爱希腊、偶遇叔本华】

1864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

尼采在修养和气质上更像一名贵族,他对平民政治不感兴趣。因为他从没想过要过一种安宁舒适的生活,所以也不会对那种有节制的欢乐和痛苦的可怜的生活理想感兴趣。

他热爱希腊诗人,崇尚希腊神话中各种鲜明特点的人物,他热爱巴赫、贝多芬,以及瓦格纳,并把他们同德意志的民族精神结合起来。

1865年,尼采偶然在旧书摊购得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欣喜若狂,每天凌晨2点上床,6点起床,沉浸书中,心中充满神经质的激动。

后来,尼采回忆说,当时他正孤立无助地经历着某些痛苦的体验,几乎濒于绝望,而叔本华的书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现了世界、人生和他的心境。

这样,叔本华就成为这个青年的偶像;尼采在以后也被认为是叔本华唯意志论的继承者。

【24岁的大学教授:发表《悲剧的诞生》】

1869年,年仅24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在这里,尼采结识了许多年长和年轻的朋友,获得了瑞士国籍。

1869年5月,尼采初次拜访了瓦格纳,他们热烈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随后几年里,瓦格纳和妻子成为尼采在艺术和理智的良师益友。

同月28日,尼采在巴塞尔大学发表就职演说,题为《荷马和古典语言学》,他成为当地学术界的精英和上流社会的新宠。

不久德法开战,尼采主动要求上前线。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城而过。

突然间,他的灵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

1870年,尼采重返巴塞尔大学的讲坛。

1872年,尼采发表了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在该书中已经形成了他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

尼采哲学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问题,而他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靠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

《悲剧的诞生》和《不合时宜的思考》的第一部发表之后,引来了一片狂热的喝彩声,同时也遭到了当时语言学家圈子的排斥,他的名声也受到了损伤。

1873至1876年,尼采先后发表四篇长文,结集为《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书的主题仍是文化批评。

在《告白者和作家大卫·施特劳斯》中,尼采批判了庸人型的学者,第一次公开抨击了普鲁士的霸权主义。他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

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中,尼采抨击了哲学脱离人生的现象,要求以叔本华为榜样,真诚地探索人生问题。

在《瓦格纳在拜洛伊特》中,尼采名义上是替瓦格纳音乐辩护,其实明扬暗抑,已经包含对瓦格纳的批评……到1878年以后,双方再无任何往来。

【创作的黄金十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也进入了他创作的黄金时期。

1883年,他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了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了最后一部分。

这部著作阐述了 “同一性的永恒轮回”的思想,首次提出著名的“超人”理想和“超人”形象,同时,尼采宣告'上帝死了 ',让'超人'出世。

1886到1887年,尼采把他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系谱》。在这里,他希望摧毁陈旧的道德,为超人铺平道路。

在后期,尼采的《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瞧!这个人》、《尼采反对瓦格纳》,写得标新立异,很有深度,但同时也具有闻所未闻的攻击性和令人瞠目的自我吹嘘。

【发疯去世、哲学的万仞高山】

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虐待的马的脖子,失去了理智而发疯。数日后,他的朋友赶来,把他带回柏林。

尼采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1890年,母亲把他接到家中照料。1897年,因母亲去世,尼采迁居到位于魏玛的妹妹伊丽莎白的家中居住。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在魏玛与世长辞,享年55岁。

作为一个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在其死后出版了有利于纳粹主义的《权力意志》,但书中的很多内容并非尼采本意。

于是,在尼采死后出生的希特勒,将尼采的权力意志发挥得淋漓尽致,纳粹几乎把尼采的思想全盘吸收。

希特勒在墨索里尼生日之时也不忘送给他《尼采全集》。尼采被法西斯主义者誉为思想先驱。

从世俗来看,尼采是一个不幸的失败者:他的思想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实中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后期病魔缠身直至发疯,结局是悲惨的。

然而,在尼采的著作,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洞察力,轻而易举地颠倒了各种公认的观念,最终献给人类的不只是一种新的哲学,而且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


尼采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颠覆了西方的基督教道德思想和传统价值观,揭示了在上帝死后人类所必须面临的精神危机。

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福柯和德里达等都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直接受尼采影响的文学家有:茨威格、托马斯·曼、肖伯纳、黑塞、里尔克、还有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和鲁迅等。

作为一个真诚思考人生问题的伟大哲学家,尼采在西方、乃至世界哲学史上,都是一座无法超越的万仞高山!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尼采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