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017回| 仲景柴胡桂枝汤,治疗肝胆胁痛良

 真心人8 2016-03-14
本期的医案不同于以往,
医案君也想分享一个验案给大家,
同样是讲柴胡桂枝汤,亲身临证实例,
希望大家看的更明白些!
也欢迎大家与我们分享医案哟~

017回

案1
申某 男 63岁 2016年2月26日
右胁肋部胀痛及脐周走游走痛半年余。伴右胁部偶有针刺感。喜温热,得热则转气,转气则痛减。口干、纳差、唇淡、面?白、易疲乏,脾气急躁。舌淡红,苔白腻罩黄。二便可。(远程,故脉诊缺失)。曾于1年前因胆囊壶腹部占位出现过梗阻性黄疸,疑似肿瘤,经中药治疗,肝功、B超、CA-199均转正常。
处予:XXX   
---医案君

案2
 70岁老年妇女,初诊于1954年6月11日。
约半年期间心下至右胁下拘急,引起噫气、呕吐则痛苦难忍,经久不愈。心下痞塞,持续不解,时时嘈杂、嗳气,胸闷不爽。营养一般,面容苦闷,无热。脉左弦紧,右沉细。血压为180/80mmHg,舌苔白厚而垢,心下硬而紧,压痛明显,左季肋下尤甚,压之则呻吟。西医诊断为胆石症。
处予:XXX          
          
---矢数道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别偷看,快想想!

两案均为柴胡桂枝汤底方化裁。
案1:
【辨证】太阳少阳并病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味
柴胡12g     黄芩6g     法半夏10g   党参12g
桂枝15g    炒白芍12g   炙甘草8g    茯苓15g
炒小茴香6g  当归12g  生姜5片,大枣6枚,水煎,分2次服。
服药1剂胁肋部胀满及脐周走游走胀满、冷痛减轻8成,怕冷缓解。继服2剂,胃纳转佳,体力好转。遂继服以巩固疗效。

案2:
【辨证】太阳少阳并病
【处方】柴胡汤加牡蛎、小茴香。
服药后,胸胁苦满、心下痞满之苦,如冰融化之爽快,症状日益减轻,两周期间痛苦基本消除。又服用1周后,患者满面笑容,腹症完全好转,紧张缓解。继服用3个月痊愈,其后数年未见复发。
 
案1为医案君近期所治病人,经方之效的确效如桴鼓。患者素有肝胆问题,右胁肋部胀痛,脾气急躁易怒,且曾出现梗阻性黄疸,故病位少阳,少阳枢机不利,遂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为主方;同时,喜温热,得热则转气,得温痛减,纳差、唇淡、面?白、易疲乏,舌淡红,苔白腻罩黄,故辨为中阳不足,以桂枝汤为底方甚为合适。综合而言,投以柴胡桂枝汤。此外,病人苔微腻,有水气,加茯苓;胁部刺痛,邪入血分,加当归;脐周冷胀痛,以小茴香温而化之。一剂知,数剂已。

案2为日本汉方学者矢数道明案,其特点在于小剂量,原方比例用药用粉剂入药。辨证精准,紧抓少阳太阳之症调体质,右胁下拘急,噫气、呕吐等症,心下硬而紧,压痛明显,左季肋下尤甚,脉左弦紧,右沉细。未用化石药,而胆石症消,故见中医辨证之重要和神奇。
柴胡桂枝汤
【方源记载】《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去皮)、黄芩各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掣),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煎服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做半剂。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出去,中医路上我们同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