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双龙纹串饰主佩,高29.58mm,宽57.56mm,厚3.16mm。 西周双龙纹串饰主佩,片形,双龙回首呈“s”型,圆形眼,吻上翘,独角位于脑后向上翘,龙身用单阴线勾勒,线条流畅,简洁明了。整体呈青黄色,整体多有绺裂,部分由灰皮覆盖及白化现象,此佩两端各有两个极小的孔,用于串挂,工艺精湛,造型精美。 双龙纹佩A面观察图 双龙纹佩B面观察图 双龙纹佩A面在自然光下反光观察图 双龙纹佩B面在自然光下反光观察图 双龙纹佩透光观察图 首先,从入土特征来看: 灰皮观察图 绺裂穿越阴线观察图一 绺裂穿越阴线观察图二 绺裂观察图 沁色观察图 从以上放大图来看,此佩整体包浆浑厚,阴线及镂空处包浆统一,因为古代无论是手工桯钻加工还是砣片雕刻阴线,由于工具的局限,每转一次就相当于打磨了一次,所以各部位的原始光泽几乎是一样的,入土后有了有机质的影响,包浆也会再次统一;通体有土黄色沁,黑色牛毛沁通过绺裂遍及一龙首,延伸至龙身,绺裂大都穿越阴线继续有延伸,灰皮延伸至镂空处过度一致。完全符合工在先,入土后受影响产生的各种变化。 其次,从加工工艺来说: 阴线工艺观察图一 阴线工艺观察图二 眼部工艺观察图一 眼部工艺观察图二 镂空工艺观察图 从以上照片可以看出,阴线的加工工艺采用了西周典型的坡面阴线,多用斜砣琢饰,线条一侧深浅不同且呈坡状,形同斜刀剖刻而成,龙身饰以双阴线,工艺与单阴线相同。阴线起砣落砣痕迹明显,且较为圆滑,典型的铜质工具加工特点。 再从形制上来说: 西周的成组佩玉,因能发出美的玉声和控制人按一定规律移动的步伐,固又名叮当、节步和步摇,从今所知的出土遗物看,已发现10余套件,所有者皆王侯贵族。他的用途含义,除上述作节步外,尚有表示等级高上、崇德,示“君子”有“光明正大”人品及美化服饰行装用等。西周玉器大多有纹饰和图案。综观其饰纹,颇具特色并与前后各期略有所别的,纹饰相对简化,具体表现是在一件玉器上往往以数道阴线表示所需的主要纹图,有“画龙点睛”的特殊美感和效果,所谓简洁典雅者即指此;二是纹饰繁密布局式,其特点是凡要表现人物或象生时,其眉发、羽毛和足爪等,无不形象具体,一丝不苟,形如举物很近之处视物体的感觉。此件双龙纹佩符合西周时期的形制。 第四:综上所述,结合入土特征。加工工艺及形制来看,此小佩应是西周晚期的串饰主佩。 -------------图文源自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