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微学精讲【35】第16章——【致虚极】

 阿祖勇 2016-03-15

《道德经》第六讲:修身篇

第16章——[致虚极]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6:55 《道德经》第16章讲解 来自文化传统

收听????

【题记】

老子指出,只有在虚静到极点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对万物规律的真知,从而逐渐到达修之于天下的得道境界,才能终身没有危险,得到长生久视。

【正文】

致虚①极

守静②笃③

万物并作④

吾以观⑤复⑥

夫物芸芸⑦

各复归其根⑧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⑨

复命曰常⑩

知常曰明

不知常

妄作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

殁身不殆


【保存微学卡到手机,方便背诵巧学习】


【注释】

:没有前识。

:没有干扰。

:极致。

:发作。

:用心感应、体察。

:循环。

:很多。

:玄牝之门。

:生命本来。

:规律。

:光明境界。

:极端危险。

:包容、宽容。

:公正。

:王者。

:天之道。

:大道。

:长生久视。

:危险。

【直译】

让心虚到极点

守住静到极致

万物一起发作

我观察万物循环往复

万物纷纷芸芸

各自回到自己的根

归根就逐渐能静下来

静就逐渐能重新回到生命本原

重新回到生命本原就逐渐能到达常的境界

知常就逐渐能到达明的境界

而如果没有对万物永恒规律的真知

违背这种规律妄为的话

那就凶险了

有了对万物永恒规律的真知,就能逐渐做到包容一切

包容一切就能逐渐做到公正

做到公正就能逐渐成为王者

成为王者就逐渐合于天之道

合于天之道就逐渐合于大道

合于道自然就能长久

终身没有危险

【绎读】

致虚极让心虚到极点。

虚,是虚其心。要把大脑之中的前识,都要打扫干净,空空如也。这个前识,指的是对道的预先的认识。

守静笃守住静到极致。

静,指的是,识神上,也就是大脑形质上,没有兴奋点。塞其兑,闭其门,五官七窍都塞住了,没有信号进来在识神上形成兴奋点,自然就静了。守住静,就会越来越静;静到了极致,自然就有灵机的出现,形成真知、先知、无知

致虚极、守静笃,是为了得到真知、无知。知与识不同。识是逻辑思维,以及看书得来的对道的认识。而知,是自然感应流出的,是灵感,是源头。前识多了,真知就少了;前识越多,真知越少。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以下是老子在虚静下对万物返观所得到的真知。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一起发作,我观察万物循环往复。

观指用心感悟、返观。庄子曰:通天下一气耳;所以,万物随着大氣的节律,而一起发展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等,有种同步,所以是并作。但是,看上去繁杂的万物,也有它们的内在的复的规律,表现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夫物芸芸万物纷纷芸芸。

芸芸,是很多的意思,这里指道生万物的万物。过去以万为最大数,所以是万物,比如皇帝就是万岁。

各复归其根各自回到自己的根。

从有形万物的角度看,根为植物才有。北方的草木,到了冬天就彻底凋零。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北风一吹,地面上都看不到草,树叶也都无影无踪。但是春天一到,草木就都萌出新芽。何以故?因为能量在秋天就逐渐往下降,到了冬天彻底复归其根,进入冬藏;到了春天能量逐渐上升,草木自然复苏。所以春夏秋冬就是一个循环往复。

植物各复归其根,那么人物呢?动物呢?他们的根分别指向什么?各复归其根又是何意?引发出更深入的思索。

从有、无两层意义看,无形的根,也就是: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的根。因为,道生万物是通过玄牝之门的,所以,万物重新回到自己的根,也就是玄牝之门,也就是道。

老子效法自然,《道德经》蕴含了自然万物的道理。从有形到无形,从小的时间节律到大的时间节律,都是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归根就逐渐能静下来。

“曰”,与后面的“乃”,应该解读为逐渐做到。如果“曰”是马上做到,那等于一下子就到达最后的“道乃久、殁身不殆”,即得道了;那是不可能的。

植物的归根,是植物的能量逐渐下降到根上;那么,人物的归根,也应该是能量,也就是氣,回归到我们的根上。那什么是我们人物的根呢?也就是见素抱樸的素。但是素有染着。

静曰复命静就逐渐能重新回到生命本原。

安静下来,就能逐渐感应大道,涤除玄览,重新回到生命的本来的样子。

复命曰常重新回到生命本原就逐渐能到达常的境界。

常,指的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慢慢就能有对万物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的真知,这种境界,叫作常。

知常曰明知常就逐渐能到达明的境界。

有了这种真知,更接近道,涤除玄览,感应更多,相辅相成,慢慢就能到达明的境界,内在的光明就出来了。

不知常,妄作,凶而如果没有对万物永恒规律的真知,违背这种规律妄为的话,那就凶险了。

好比冬季不复归其根当然就有很多凶险,包括晚上到点睡觉不要闹腾。不顺应自然,折腾,太凶险。

这是老子对世人的一种警示,要静下来才能有真知,否则就太凶险了。

知常容有了对万物永恒规律的真知,就能逐渐做到包容一切。

因为知道万物有他的生长壮老已的规律,自然就能包容和宽容一切,好像是对万物有种慈爱。

容乃公包容一切就能逐渐做到公正。

这种包容和慈爱是不偏不倚的,没有偏爱的,所以是公,逐渐做到大公。

公乃王做到公正就能逐渐成为王者。

有了这种公正,慢慢就能得到大家的信任,推选而成为王者。处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自然百姓乐意跟随,而不觉得有种压力。

王乃天成为王者就逐渐合于天之道。

成为王者,万民关注,公正无私,逐渐就自然地合于天之道。

天乃道合于天之道就逐渐合于大道。

合于天地之道,慢慢自然就合于大道。

道乃久合于道自然就能长久。

大道无私生育万物;天长地久,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合于天之道,合于大道,就能做到长生久视。

殁身不殆终身没有危险。

殁:[mò],死;殆:危险。一直到死,终身没有危险。老子认为:人会死,但是一直到死他都没有危险,德全不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