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鲜蚕豆是有卧蚕的

 真友书屋 2016-03-15


一张勾起食欲的春意盎然的脸。


想想也是想不通,为撒包邮区人民会对蚕豆这种东西发生出谜之爱恋。


上市倒数二十天(毛估估的一个虚数),已经蠢蠢欲动起来。


回想起来我是为什么会对蚕豆产生执念的……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吃吧。说经常,其实也就是一年里有那么两个礼拜是经常。刚上市的时候,嫩蚕豆直接用葱油炒,鲜香得不得了,连皮一起吃;等到皮苟缩起来,就剥出豆瓣来炒夜开花;再等到豆瓣都老而粉了,只能跟咸菜一起焖咸菜豆瓣酥。


当季的时节实在太短,所以拼命翻出花样续一续,从嫩吃到老不离不弃,最后还用各种糖盐香料把它制成一味奶油五香豆。


所以不要嫌鄙五香豆咬起来像橡皮呀,这是对蚕豆最后的深情告别,相当于蚕豆木乃伊。下一季的蚕豆还要等一年啊,个么就拿一粒木乃伊出来嚼嚼。



小时候最高级的蚕豆是「本地豆」,上海有上海「本地豆」,苏州有苏州「本地豆」,肯定有地方保护主义和盲目自信的地域情绪在里面,总之哪里的本地豆一上市,总归比外来豆贵三分。


撇开包邮区内部争议不谈,大范围里的「本地豆」确实有它的好。豆荚小,一个豆荚里通常只两颗蚕豆,糯中带水,很难描述这种咬下去咕滋一下的触觉,跟「客豆」确实不一样。


小时候以为「客豆」是外地来做客的豆(也太萌……),后来细想才觉得可能跟产地在福建广东一带有关系。因为远在南方所以熟得早,三月头就好上市,长得也健硕,一个豆荚里有三颗豆。


味道嘛……虽然不是太贴切,但口感跟本地豆比起来,就像白芯山芋比之红心山芋(山芋,似乎又称为地瓜、红薯……),一个刚而粉,一个糯软湿乎。



么想到客豆和本地豆缠斗之时,不知道是日本还是哪里,默默培育出了一种新式蚕豆,一个豆荚里都好剥出四五六粒,吃口也还不错;硬要讲它没有本地豆鲜香吧……反正本来种本地豆的地方现在都开发成了居民区,豆也没有了,谁还讲得清楚啦。


于是大概现如今,市场上一统天下的,都是这种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叫日本豆的,日本豆了。


豆子虽然从本地一路变成日本,好在分辨新鲜度的基本特征总算还没有变,吃不到本地豆,吃吃当季日本豆也好。



说起来,蚕豆为什么叫「蚕豆」也有各种讲法,但是自从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以后就自说自话地想了一个解释——新鲜蚕豆有卧蚕。


就是凸出来的这一块鲜绿鲜绿的东西。真的很奇妙,采摘的时节稍微过掉一点,卧蚕就会慢慢塌缩,从扁平到最后干脆凹陷,颜色也从绿渐渐发黑,到最后变成蜡笔小新の眉毛。



如果是本地豆的话,眉毛黑成这样已经没救了,只能去拆豆瓣,但是改良过的日本豆自有其商业价值,就算黑眉毛也能爆炒,甚至豆皮也还勉强可吃。


如今要求一盘全是卧蚕的蚕豆,基本是不大可能了,能绿眉毛已经不错,大多是有黑有绿,偶有卧蚕。


看到一盘蚕豆里有卧蚕,通常要掩盖住内心的窃喜,稍微矜持地等人下筷,摒过十秒以后如果卧蚕还在,再不经意地把伊夹牢送进嘴里,切不可一招得手激动不已,颤抖地把它掉在桌上。


一盘绿眉黑眉相间,需要寻找卧蚕的常见蚕豆


大多数本帮菜馆的菜单上都不会有葱油蚕豆,因为季节实在太短,一年里服务员要有52个礼拜回答港对不起这道菜没有。


但是卯准了时节去,直接问有没有葱油蚕豆,肯定有。


就算这样,越来越多的饭店还是越来越不考究了。去年在弄堂筵吃饭,明明各种家常小菜做得都满好、平时吃回头菜几率还蛮高,最后端上来的蚕豆,三分之二都是黑眉毛。


真真气色。


别古这也比不上我在大众点评上看到的一张葱油蚕豆图。



侬港,眉毛都黑成这样了,还好意思摆盘……


在这一点上,还是苏州精细,好歹晓得把眉毛刮刮掉,做一盘油焖蚕豆。而且在给蚕豆续命这件事上,苏州人也比上海人更会翻花样些,咸肉焖豆瓣、豆瓣焖饭……等这一季的蚕豆老掉了,我也拿一点焖饭试试看,想想也是不会难吃的。



黑眉毛至少要晓得刮掉,才是一盘有尊严的蚕豆


这两年吃过的最对头的蚕豆,是在朱家角的一家名字记不起来的水边小饭店。5月份的时候跟闺蜜一起去踏青看昆曲,随便进了家店要了点酱爆螺丝盐水虾。


突然想起来,4月末5月初,正是本来的本地豆的时节呀。朱家角的农家,屋前屋后种了点也未可知,问问不吃亏。


一问之下,竟然真的有!一碟蚕豆,碧绿生青,个个连皮都不皱,大把卧蚕。旁边两桌本来在喝老酒的阿叔看到,也立马叫老板娘过来,一桌追点一盘。


今年要么再去碰碰运气看。


其实菜场买豆,

自剥自炒,

才算最新鲜(却懒……)


文 | 爱蚕豆的阿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