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手煮好之后放凉,再拌上调料,走类似钟水饺口味的风格。甜中带辣,混合着葱蒜香,再加上酥酥的花生碎,一口一个,瞬间消灭一碗。不过他家的抄手个头不小,肉量又足,一般的女童鞋2两再加碗汤,基本就可以结束战斗了。 这次去没看到老板娘,换了个小老板娘,估摸着是女儿辈的。脾气一样火爆,见我只点了一两饺子,立马闷声闷气的来上一句:“一次性点好,不加(单)的哈。” 所以友情提示,如果要去吃这家,那就做好被sǎng(骂)的准备,当然外地的朋友在这种氛围下,食欲有可能大打折扣。 味道还是那样,但跟在一大波抄手后面,我显然有点撑的吃不出味道了。 招牌牛水饺(下左),红油水饺范儿,但也透着钟水饺的影子。他家的紫菜藤椒水饺,藤椒加上小米辣,很是鲜麻。不过刚上桌时,忘了放紫菜,老板发现之后,跑到厨房直接拿碗大的勺子,舀了一大勺紫菜,冲出来,倒在我碗里,十分的任性。 他家菜品挺多,甜水面、煮凉粉、粉蒸牛肉……这些我都没有吃到。甜水面最后一碗被我前面一位点走了,所以我在后面那位面前点走了最后一份三大炮。 ![]() 点单大姐的小板凳离熬肥肠的锅子不远,排到大姐面前,告诉她要的碗数再加配料,交好钱,顺着队伍挪到锅边,再跟烫粉的师傅复述一遍自己点的内容:“一碗小份红油肥肠粉,加一个结子,一份肥肠”。 (不要问我下图为什么没结子,因为我又忘了拍照,用了旧图) ![]() 点单大姐头也不太抬,一边收钱,一边跟着唱一遍单“红油,小份,加结子,加肥肠,对的!”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技能着实让我佩服。 ![]() 但是她家的凉面我不喜欢。 这家老字号就在文殊院后门的对面,春节时候生意好到不少人端着碗站在路边吃。 洞子口张老二凉粉是成都凉粉界的领头羊,凉粉、凉面是招牌,然而最后被成都人记住的却是他家的甜水面,凉粉凉面反倒没那么荣光。 我站在橱窗外,看店员行云流水的给甜水面打佐料。一大勺甜红酱油,两勺熟油辣椒,一勺啫喱状的糖膏,一勺姜蒜蓉水,一勺花椒、一勺白糖、一勺味精,再加一勺芝麻花生碎,然后麻溜的一转身递给窗口外等食的客人。 窗口的大娘也似乎也是老客,端着面坐到老伴占好的座位上,麻利的吃起来。不过吃上两口后就抬起头,眼中透着柔光,笑呵呵的把碗推到老伴面前,看嘴型似乎说的是“好吃,你也吃嘛!” 也难怪川人把甜水面称作“爱情面”,麻辣的妹纸也有香甜的柔情,似水长流的情感如同粗硬的面条,有时嚼着腮帮子疼,却也耐的长久,越嚼越香。
网友热推的红糖(焦糖)豆花反倒不是我的菜,实在过于甜腻了。 ![]() 吃的时候,要配上一锅青豆稀饭,淡淡青幽的颜色,就像初春的嫩芽,诱的人必须立马吃下肚去,用肠胃去品尝春天的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