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独不见》

 天下有忧 2016-03-16
李白《独不见》
押支韵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题解】
  独不见,为乐府古题。《乐府古题要解》:《独不见》,言思而不得见也。


【注释】
1、黄龙:古代府名,一名龙城。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古为边远之地。
2、天山:唐时称伊州(今哈密)至西州(今吐鲁番及鄯善)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3、莎鸡:虫名。又名络纬,俗名纺织娘。莎读shā。
4、风催句:意谓天冷了,妇女们赶着抛梭织布,准备过冬衣裳。寒,一语双关,梭寒,心寒。梭,织机上牵引纬线的工具。

评注
《升庵诗话》:
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又云:“水国秋风波,殊非远别时。”“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孟蜀韩琮诗:“……青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亦祖太白句法。
《唐宋诗醇》: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卉木萋止,女心悲止”,思妇之言,《三百篇》具矣,幽怨凄清,宛然可听。
《李太白诗醇》:
严云:“风摧”二语,读之使人意境清飒。外史按:“莎鸡”句五平,唐人古诗不拘声调如此。近人古诗平仄论断不足信也。

【赏析】

  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以此称颂坚贞的爱情,中含反战情绪。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四句写边塞已入隆冬,积雪很厚,本无法戍边,而边塞儿仍然艰苦戍边。黄龙、天山,泛指边塞之地,并非实指。春惠四句写闺中人从春思念到秋,从中承受了春花秋月,虫鸣草衰,孤独难耐的思念之苦痛。“忆与君别年”四句写闺中人花开花落,年复一年的思念,以桃树的从幼小到长高、花落、枝枯为见证。这八句中均含岁月流逝,青春易老的悲痛。末二句点明题意。一“空”字饱含绝望之感。

霜闺  拼音:shuāng guī
(1).孀居的女子卧室。霜,通“ 孀 ”。 唐 李白 《塞下曲》之四:“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2).指孀居的女子。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塞客衣单,霜闺泪尽。”一本作“ 孀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