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热度

 江山携手 2016-03-16

与暑热同步升温的是对考试的关注。

这个学期是大考集中的时间段,六月中基础教育领域有高考、中考、小升初的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这都是高厉害考试,为社会瞩目。学生为了应考,全力以赴自不待言,最为忧心的还有孩子的父母。他们希望帮上孩子一把,花钱请人辅导,对孩子的学习加强督导,照顾好孩子的饮食,等等,无微不至。学校里考试带来的升温尤为明显。几乎,在学生触目所及的地方都有考试倒计时的提醒。老师们行色匆匆,奔走于教室和办公室,增加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这个社会因为考试,各色人等都不懈怠,形成了联动机制。这与天气影响一样,不是哪一个人,可以逃脱这个处境的。与孩子见面,就问考试了吗,学习怎么样。全社会的关心都给了学生。这客观形成了对教育和学业的高度关注。这本来是好事,而因为我们祖宗首创了一个科举制度,用以进行人才选拔,确定社会资源配置,这就把社会公平完全放在了学业考试这一件事上。

教育和考试就因此增加了不堪之重。解决应试问题,其实连带折射了社会公平的实现,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社会财富的分配,等一类关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中国社会实现重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不断纠结,在教育中,过度应试造成的教育界集体行为偏差和驱利表现,已经成为重大问题和社会关切。在这个暑热的天气里,颇觉得无奈。

改革难免具有局限性,以适应时势,顺应潮流,这对于个体或局部而言,都是不能苛责的。学校应试,教师应试,学生也会应试,这是被时势所胁迫的,其实很多人不希望这样不愿意这样,却是无奈的,被动的。当这成为了集体意识和产生集体性困惑的时候,尤其需要警惕其严重性。这就说明,大众教师表现出,对于教育发展缺乏引领造成的一种集体恍惚,无意识状态。

此时急需一种新教育制度设计。即告诉同行怎么做,路径在哪里?尽管困难,可是只要有决心,总是可以有路可走的。我常常想一个问题,离开抓考试,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是否知道可以做些什么?现在以考试为中心,很多事情简单化了,教育的驱动力也有了。若失去考试这条调动社会资源的把手,教育的社会关切发生转变,教育的严苛与过度特征得以修正。那时教育是否又处于被冷淡的境地?

这也是可能的。我们之于未来的思考也是不确定的。教育教什么教这些将来有没有用,这其实不是被关心的。集体关注集中于考什么在考试中我的排位。现在的学业排位与将来的社会占位相关。由此看,热热闹闹的教育,全社会参与的教育,以及学生全力以赴投入的学习,其实并没有认真回答一个问题:学而有用吗?

学习的价值与学习什么,课程与社会衔接的程度,最为相关。不解决这个基本问题,不能为学生乐学,学习最有价值的知识,提供帮助。我们那些好看的分数,其实哪里有什么意义?

由社会关注,也能审视教育是否合理和科学。据说,犹太民族、印度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为聪明的。印度,在高端技术上具有人才优势,如金融、IT产业,他们都具有高端人才。可是,他们的问题在,把人群分出等级差异,教育不够普及,这反过来影响了其高端人才的品质。中国人,有良好的文化传统,重视读书,这是好的。可是我们也有问题,就是学生都去挤考试的独木桥。因为应试引导的教学注定是走捷径,而且标准化,即考什么教什么,所以学习内容高度窄化,这影响到人才出口,都是单一化的,读死书,死读书。这种模型的教育,不考虑我的出口人才是不是符合社会需要,社会也不过问这个。大家反正不用看你学了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素养,只要你用文凭做敲门砖就行了。

犹太人重视教育,轻视知识而重视智慧。他们过问孩子学习多问他,你喜欢吗,老师表扬了吗,你觉得有所得吗。这是对于学习状态的关注。一个人的学习,兴趣、状态、习惯、方法等,比成绩重要。这才是对于教育的智慧关注。

无意做民族性分析和褒贬。在思考中,我们要意识到考试领导教学,走应试这条路,不可还盲目乐观。

看到发生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次考试,简单平常的一件事,被社会高度关注,成为高厉害,这种表现其实非常不正常。社会对此习以为常,也是不正常的。教育其实很平常,哪里可以左右一个人的一生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