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案

 学中医书馆 2016-03-17
【病例】某男,60岁。患者原有发作性头痛史,病历3年。近旬来头痛如劈,颈项板滞,呕吐。曾在就近医院诊治,经检查诊断为“珠网膜下腔出血”。就诊时头痛项强,不能转侧,其痛时恶心呕吐,甚则神识不清,四肢抽搐。T37.6 ℃,血压170/100mmHg,白计14000,中性粒细胞80%,舌光红,脉弦细。患者年届花甲,肝阴已亏,肝阳暴张,阳亢风动,上扰巅顶,症情危重。
西医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医诊断:头风(肝风上扰型)
【治则】以平肝潜阳,滋阴熄风。
【处方】羚羊角粉0.9g(分吞)、生石决明30g(先煎)、钩藤15g(后下)、丹皮10g、广郁金10g、生地15g、黄芩10g、广地龙10g、炙全蝎3g (研吞)、炙蜈蚣3g(研吞)、炙甘草3g。
    3剂后头部剧痛稍减,呕吐也止,四肢抽搐程度明显减轻。惟左目模糊,颈项仍感板滞,身热口渴,大便3天未行,小便不爽利,舌红绛而干,脉弦细而稍数。血压150/96mmHg,白计11200,中性粒细胞78%,此风阳化火,伤阴劫液,仍拟前法,加重育阴镇潜之品: 羚羊角粉0.9g(分吞)、生牡蛎30g(先煎)、生龟板15 g(先煎)、生鳖甲15g (先煎)、生石决明30g(先煎)、鲜生地30g、川石斛15g、生军5g (后下)、西洋参10g(另煎代茶)、北沙参`15g、炙全蝎3g (研吞)、炙蜈蚣3g(研吞)
   3剂后头痛又见减轻,腑气已通,尿稍畅,身热已退,惟颈项仍感板滞,左目略赤,舌质光绛而干,尖边紫,脉细弦。血压150/92mmHg,白计8200,中性粒细胞72%,阴伤络损,营血两燔,血热挟瘀,拟凉血化瘀,佐以育阴潜阳熄风: 羚羊角粉0.6g(分吞)、生龟板15g(先煎)、生地15g、赤白芍各10g、丹皮10g、 生鳖甲15g (先煎)、生牡蛎30g(先煎)、川石斛15g、麻仁15g、炙全蝎3g (研吞)、炙蜈蚣3g(研吞),用上方加减,继续治疗三个月,头痛消失,精神转佳,血压,血象,CT检查均趋正常.舌虽红但已转润。1年后随访,在家安享晚年。

【说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属祖国医学“中风”、“头风”等范畴。在其急性发病期应抓住主要矛盾。如病情危笃,临床见证以肝阳上亢,内风肆扰为主时,急宜平肝熄风为主,佐以滋阴潜阳,并根据患者素体肝肾阴亏的特点佐以滋阴潜阳。由于本病急性期一般以风、痰、火为主,而风阳痰火主要集于身之上部,加之风性主升,火性炎上,因此,釜底抽薪通其腑气,导热下行乃为救治本病之要法,故重用通利腑气、镇潜肝阳、引血下行之品。待腑气得通风阳渐平,则遵古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训,配合行血化瘀之法以和其血络,更用滋肾养阴之品以扶正固本,本病病势较急,病情危重,初期倘出现神志昏迷等现象,亦可配以安宫牛黄丸、紫宝丹等化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