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瑞宽:我对标本法的认识

 山东中医竹林 2016-03-17

王瑞宽:我对标本法的认识

2016-03-16 王瑞宽 

导读:本文是王瑞宽老师学习無门医述的心得感悟,以后我们会陆续推送出相关文章,欢迎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我对标本法的认识


前人多云王玄台混运气七篇于内经之内,几成定论。故对五运六气之学虽亦时有研之,然或流于虚无,或用于术数,鲜有与临床相合者。更多见者,则或视而不见,或斥为谬论。

至有清一代,有三张出,始将运气学说用于破解《伤寒论》千古之谜。张卿子肈其端,张锡驹集其成,后陈修园、唐容川继其说。至近代则又陷入一个低谷,反对者十之八九,其中不乏大家。

然考其诸家,皆于平面内诠释,故仍多有疑处。

 

所有的疑问至见到吴师那个乒乓球模型才恍然大悟,实未曾想过整个标本中气竟然是在三维空间里面说理,吴师直将千古之密揭出,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窃以为在吴师解伤寒的整个体系里面,标本法都处于一个核心的位置。

首先,只有标本法才能完全地解释伤寒杂病论的所有提纲和条文,以及全书的整个架构,

其次,标本法不仅可以解释伤寒,还可以解释温病。

再者,标本法不仅可以解释外感,也可以解释内伤杂病。

另外,标本法不仅可以解释中医,也可以解释西医(内科)。

它分明是统一寒温,统一中医,统一中西的那把钥匙。

 

那么标本法的本质是什么?吴师说是以时空关系实现天人互参。那么具体到“病”的层面我认为是“本气自病”。

何谓“本气自病”?拿最常见的太阳伤寒来说,一般都会认为太阳伤寒是寒气进入了体表。如果您也是这么想的,不用奇怪,因为很多名家也是这么认为的,像柯韵伯就认为“麻黄色青入肝,中空外直……为卫分驱风散寒第一品药。”

那么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我们都知道最基本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所以人体在一个低温的环境中的时候,也应该是人体的热量向外散失,而不是风寒“进入了”人体。

另外一个例子,在太空中是没有任何物质的,当然更不可能有任何“风”或者“寒”“进入”人体,那宇航员为什么除了要防辐射以外还要保暖呢?

因此,太阳伤寒,不是寒气进入了人体,分明是人体自身的寒水之气与天之寒气同气相求、内外感召而产生的证候。

 

另外一层意思,太阳表证有中风、有伤寒、有温病、有中暍、有风湿,《伤寒杂病论》亦皆有提及,说明张仲景分明知道六气皆可为病,六经亦皆有六气,那为什么单单拿出来那么大的篇幅来写“伤寒”呢?

因为“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治之)”,太阳伤寒明明就是太阳表证里面最常见的一个证候,即便从细菌、病毒的角度去看,在太阳经时亦多从寒化,若火化则已至少阳、阳明。

竺可桢先生于《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刊于《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及《中国科学》1973年第16期)一文中总结出中国近五千年来共出现过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而东汉南北朝时期正处于第二个寒冷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度。从另一个角度也给出了佐证,张仲景写的《伤寒论》就是写的“伤于寒”。

早明运气之理,何至于有广义狭义之争?何至于有外感内伤之辨?何至于有古方今用之惑?

 

有了三维观念以后,才知道周学海之出入、黄元御之升降、余国佩之燥湿乃分别执虫洞之两端(表里两经之圆心相连则形成三个经过球心之“虫洞”),才知道陆九芝所以谓阳明为成温之薮,才知道数百年日本汉方医学仍未得经旨,数年困惑,一朝得释,心中豁然开朗。

然吴师未自密其术,亦未止于此处,我所阐释,万不及一,唯希我辈学子能珍视所学,继承创新,为中医的传播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王瑞宽,林学专业,北漂一枚,以音响工程糊口。近不惑始习医,多闭门而造车,间有道听途说者。时日固少,读书亦无多,然泛泛读来,亦觉读书愈多则迷途愈甚,门派纷纷而莫衷一是,未尝不对书而叹。去冬蒙江西汤远杰兄引入無門,及读吴师之书,始有豁然之感。明五法六经,则治病之理均可执此以求之。公微征文,自认才疏而学浅,孤陋亦寡闻,权以自珍之敝帚,且作引玉之青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