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萍乡界头皮影戏班子:灯影琴声里的大传承(组图)

 海阔天空0799 2016-03-19

文、图/江西手机报记者杨继红

3月16日晚,来自萍乡湘东区东桥镇界头村的永发皮影团在邻近的湖南攸县演出。7点钟的时候,天完全黑了,7名艺人完成了搭戏台,进入白幕的后台。随后,一阵紧锣密鼓响彻起整个寂静的小村庄,吸引着村民们从四面农舍涌来。

夜幕下,琴声灯影中的村落有了另一番风味。

修补破损皮影。

唱腔动情处如泣如诉,激越时群声附和。

春节过后,丁永发皮影团又开始走村串户演出了。

去年,在全国皮影展演中,界头皮影戏班子以一曲《杨宗保破阵》获得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银奖。

“坐立宝帐发号令,众将个个听令行……”这天演出的曲目正是《杨宗保破阵》。白幕后,皮影团团长丁永发手执皮影,一边操纵剧中人物,一边亮开喉嗓唱述剧中故事;身后配乐的是师傅王北华、师叔胡相凡、师弟易建文,师侄周佳,以及儿子丁喆和丁武,拉京胡、敲锣、打鼓……一个个神闲气定,悠然自得。华美而生动的皮影造型、乡土味十足的唱词、活灵活现的表演,配上节奏明快的鼓乐,让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而屏息,时而发出会心的笑声。

戏终了,在村民的热情中,丁永发一次次谢幕。

丁永发介绍,丁家学皮影戏已有四代人,最早是从父亲丁云秋开始。丁云秋11岁的时候,从了邻省攸县的老艺人欧阳相澄学艺,跟随着皮影戏班子到浏阳等地四处演出,技艺成熟后,自立门户。受父辈的耳濡目染,丁永发也非常喜欢唱戏,七八岁就常跟着父亲走村串户去演出,做些打杂的事。2005年丁永发拜了父亲的师弟、攸县人王北华为师,潜心学习皮影戏艺,并开始顶替父亲,正式成为戏班子的领头人。到如今,丁家学皮影的有7人,其中有儿子丁喆、丁武,儿媳李燕,还有三个孙儿,大的不过8岁,小的5岁。

据说,皮影人物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演完后的皮影要将头和身子分开存放在不同的箱子里,以免他(她)们相互斗打。

从湖南攸县师承下来的永发皮影戏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文革时期,师祖皮影戏传授的纸质文字脚本和乐谱当“四旧”被烧毁,如今存留的《封神榜》、《西游记》等400多部戏本全靠师公和师父他们,用非凡的记忆力和口传心授流传下来。在传承传统皮影戏剧目的同时,丁永发和师父还结合农村实际,赋予古戏新唱,自编《老阿姨(龚全珍)故事》、《科技种田》等剧目,在百姓中间传唱,用古老的文艺为农民加油助力。

丁永发正在操作表演皮影。

春节,是丁永发师徒最忙碌的时候。从正月初二日开始,永发皮影团一行人便受邀出门了,师徒几人已有十余天没归过家门。不仅在湘东的各村庄,还有邻近的湖南攸县、醴陵等地市的村庄,已累计演出三十余场。

连续几天演出,嗓子嘶哑了。演出间隙需要喝水。

观今鉴古——54岁的皮影传承艺人丁永发赋予影子生命活力。

古老的皮影戏,深得山乡村民的喜欢,也受到当地文化部门格外重视。去年以来,湘东文化馆将永发皮影戏纳入送文化下乡的重点项目,安排演出到各村,并以资金补贴形式弥补皮影戏班子发展经费不足。“群众喜欢,政府重府,我们一定要把皮影戏传承发展下去”,丁永发说。

皮影艺人易建文在演出前调试灯光。

靠记忆力和口传心授流传,丁永发皮影团如今存留着的400多部老戏本。

拉京胡、敲锣、打鼓……师傅王北华、师叔胡相凡、师弟易建文,师侄周佳,以及儿子丁喆和丁武一行人操控五六种乐器 。

“魅力萍乡”民俗风情专场演出中的湘东皮影戏。

观众津津有味地看戏。

丁永发(右)和师傅王北华配合默契。

猴年唱猴戏。

孩子和大人都被神奇的画面所吸引。

整妆待演的影子“团队”。

丁永发教子学艺,让皮影戏代代传下去。

丁永发(左)和师傅王北华作演出前的准备。

村民好奇,到后台看皮影。

道具架上的皮影。

演出中更换皮影。

丁永发的师傅王北华在唱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