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证明肺与大肠相表里

 杏林秋叶 2016-03-20

何以证明肺与大肠相表里

[本站] 作者 :人体管道工 日期:2015-11-25 00:06

人体管道工】学习中医养生,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肺与大肠相表里”。其实,中医理论还不止是这一句话,还包括了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肾与膀胱相表里,换言之,这就是指五脏与六脏相互对应的关系,其中还缺一个心包和三焦。但今天我们重点来解读肺与大肠相表里,其它的以后我们再慢慢说。


肺与大肠相表里
何以证明肺与大肠相表里



  ①此话出处

  "肺与大肠相表里"最早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肺合大肠,肠者,传导之腑"(http://www./doc_6674-1.aspx)。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理论中对脏腑关系的论述。肺是脏属阴(手太阴),大肠是腑属阳(手阳明),肺为里,大肠为表,经脉相互络属,构成了肺与大肠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何谓表理?

  一般而论,从病位上看,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势进;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渐减轻为势退。因而前人有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的认识。

  表证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


  其实表里之间是相对而言,并且是相互转化的,大家只要理解这个意思就行了。五脏六腑之中,五脏均为表,而六脏均为里。但我不明白,既然肺是里,大肠是表,应该说成大肠与肺相表里才对,而不是反过来,别的脏脏对应也如是。


  ③各自功能

  从表里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出,相对而言里显然比表更重要一些,比如,你把小肠切一段,可能问题不大,但你把心切一块试试。当然,现在的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做到想换哪就换哪了,甚至连头都可以换。同样道理,表有病好治一些,里有病难治一些。


  最近在写“穴位的故事”,先从肺经开始的,因此对肺也就研究的多一些。前不久,我写过一篇文章《人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管道》(http://www./doc_10792.aspx),详论了人体经脉之间的关系。我发现肺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五脏中,只有肺是空心的,而心肝脾肾全是实心的;而六腑当中,则全是空心的,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无一例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肺更像是一个大管道了,它从形态和功能上与更接近于六腑。


  我一直把肺比喻成一个水塔,它的开口最高(开窍于鼻),从最高处将气血疏布到全身(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而大肠的作用相当于下水道(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它的开口也处于人体躯干的最下端,因此肺与大肠刚好形成了一个管道的入口与出口,你能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吗?


  ④感官认识

  如果你还不能认识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我给大家举几个现象你就明白了:


  第一,大便时流清鼻涕。很多人早上大便的时候会流清鼻涕,大便结束了,鼻涕也就不流了。为此,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便便的故事②-大便时为何会流鼻涕?"(http://www./doc_7393.aspx),并且文章后面还有一个调查:




  其中有近四成的人认为大便时流鼻涕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只有16.38%的人认为不是。如果你就这个问题在网上搜索,答案可就多了去了,很多还是医生回答的,但大多不着边际,我想答疑解惑者应该都是西医吧!


  第二,大便时要憋气。如果有人认为大便流鼻涕你很少遇到过,那大便用力时需要憋气,你总该经历过吧?尤其是当你遇到便秘的时候更是如此。尤其是老年人便秘,去看中医的时候,通常会被告知你肺气虚,肺阴不足,或者是肺热。你想想,你拉不出屎,医生却告诉你肺气不足或肺热,你还能说这肺与大肠关系不密切吗?其实有时你会发现,很多人大便时爱抽烟,现在想想,这多少也与肺和大肠相表里有关吧!


  第三,直肠癌肺转移。大肠(结直肠)癌向周围组织转移相对而言还算轻的,一旦发生肺转移,那基本上就是晚期了,不信大家上网搜索一下吧,这算是病情由表入里了。


  总之,如果你明白人体是一个大管道,你明白了肺和大肠一个位于最高点和最低点,你就不难理解它们之间互为表里的关系了。因此,很多的小病,尤其是小儿积食引起的发热,可能父母会很慌,可有经验的老人常会告诉你,没关系,拉两泡稀就好了,因为虽然热表现在上焦,可人体是一个大管道啊,只要下焦通了,积在上焦的热就被泄掉了,这正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