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高血压眩晕,天麻与钩藤配对方

 HK海阔天空 2016-03-21

【平肝潜阳、熄风降火法治疗高血压案】

中医治高血压眩晕,天麻与钩藤配对方

王某,男,45岁,初诊。头晕头痛10余天,睡眠不稳,烦躁易怒,纳可,大便不干,小便色黄,脉弦滑,舌质略红苔黄。血压186/110mmHg。查血脂;胆固醇7.41mmol/L,甘油三酯2.9mmol/L。

辨证:为肝阳上亢,相火偏盛。治宜平肝潜阳,熄风降火为主。

方用:天麻10克,钩藤15克,栀子12克,黄芩9克,龙胆9克,胡黄连9克,生石决明30克,茺蔚子12克,怀牛膝15克,夜交藤30克,桑寄生15克,炒杜仲15克,炒槐花30克,夏枯草9克。

复诊:连服6剂,头晕、头痛减轻,睡眠好转,惟烦躁不差,舌转淡,苔黄,脉弦滑,血压175/110mmHg。再以上方加淡豆豉10克,水煎分2次服。连用6剂。

三诊:继服6剂,头痛头晕已止,烦躁失眠大差。血压下降至160/100mmHg,复查血脂:胆固醇6.2mmol/L,甘油三酯2.2mmol/L仍以原方出入,继服24剂,诸症皆平,血压、血脂正常。2年后迫访,未有复发。

说明:原发性高血压病相火偏盛者,舌苔必黄,烦躁较甚;阴虚为主者,必舌红少苔。前者宜平肝潜阳,熄风降火为主。药用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生石决明、生牡蛎、紫贝齿以平肝潜阳;栀子、黄芩以清降肝火,怀牛膝、茺蔚子以导血下行;桑寄生、炒杜仲以滋养肝肾;夜交藤以宁志安神。后者宜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为主。药用生地黄、白芍、天冬、麦冬、玄参以养阴清热;生龙牡、生龟甲、生鳖甲以镇肝熄风;怀牛膝、代赭石以平冲降逆,引血下行。

【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法治疗高血压案】

某女,55岁。主诉:5年前因头痛而发现高血压,嗣后血压时高时低,收缩压最高220mmHg,最低150~160mmHg。近1周来,又觉头痛、眼花、失眠,由门诊入院,血压190/102mmHg、脉搏86次/分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査:头目眩晕,颈项牵强。舌质薄黄,质红,脉弦滑。

辨证:阴虚阳亢。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处方:钩藤24克,天麻9克,玄参9克,大麦冬9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牡丹皮9克,怀牛膝9克,蔓荆子9克,磁石30克(先煎)。

5剂药后,风阳渐有潜熄之机,眩晕项强已见减轻,脉弦势渐平,苔薄黄,再以原法出入:玄参9克,大麦冬9克,天麻9克,钩藤15克(后下),炒牡丹皮4.5克,炒赤芍4.5克,穞豆衣12克,沙苑子9克,蒺藜9克,炒杭菊4.5克,磁石30克(先煎)。

4剂药后,头晕项强均减。舌苔薄黄,脉弱滑渐平。肝阳渐有下降之象,再以平肝潜阳之法:玄参9克,麦冬9克,天麻9克,钩藤18克(后下),牡丹皮4.5克,赤芍4.5克,沙苑子9克,蒺藜9克,怀牛膝9克,磁石30克(先煎)。

说明: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主动主升,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养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其治法,滋阴养肝以治本,熄风和阴以治标,滋阴须用咸寒熟地黄、阿胶、玄参之类;养肝每取辛润,当归身、枸杞子、小胡麻、白芍、牛膝之属。熄风之药,性多甘平,穞豆衣、沙苑子、蒺藜、天麻、钩藤等品,然证情重者,必借介类以潜阳,如珍珠母、石决明、玳瑁、牡蛎等,皆为极常用之品。

【滋水清肝法治疗头眩案】

中医治高血压眩晕,天麻与钩藤配对方

症状:头眩眼花,心悸少寐,脉象虚弦。

辨证:水亏不能涵木,肝阳上扰清空。肝为刚脏,非柔养不克。

用方:嫩钩钩(后入)9克,煨天麻2.4克,生白芍6克,黑穞豆衣9克,左牡蛎12克,青龙齿9克,朱茯神9克,生枣仁12克,炒杭菊4.5克,潼蒺藜9克,熟女贞9克,川石斛9克,炒竹茹4.5克,琥珀多寐丸4.5克(吞服)。

说明:本案例为水亏不能涵木,肝阳亢于上导致眩晕等症状。方中钩藤、天麻平肝熄风,龙齿、牡蛎平抑肝阳;白芍养血柔肝,潼蒺藜、女贞子、石斛滋补肝肾,治疗病本;生枣仁、茯神、琥珀多寐丸宁心安神,缓解睡眠障碍。诸药合用,标本兼治而病愈。

【化痰清火法治疗头眩案】

症状:某患者,痰火风在上,舌干头眩。

用方:天麻,钩藤,菊花,橘红,半夏曲,茯苓,山栀,花粉。

说明:本案例为痰、火、风交结为患所致。因此,针对痰、火、风处方用药,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橘红、半夏曲、茯苓仿二陈汤之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菊花、山栀、花粉清热泻火。诸药配伍,熄风化痰清火,谨守病机,而诸症自愈。

【熄风安胃法治疗眩晕案】

症状:对于眩晕,痰黏恶心的病症。宜熄风安胃方。

用方:天麻,钩藤,橘红,茯苓,竹茹,半夏,白芍,藿梗。

说明:本案为痰湿中阻,风痰上扰所致眩晕。方用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橘红、半夏、茯苓同用,仿二陈汤之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竹茹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藿梗配陈皮,理气和中之力强。

中医治高血压眩晕,天麻与钩藤配对方

【养营柔肝法治疗头晕案】

症状:贾某,男,45岁。主诉:头晕胀痛,游移而无定所,左肩升抬转侧感痛,甚或手臂及手指节麻木。诊查:舌微燥红,脉息虚弦。

辨证:《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至其变化而为他病也,无常然致有风气也。”《阴阳应象大论》说:“肝生筋”、“风伤筋”、“风气通于肝”。《举痛论》说:“血虚则痛。”《调经论》说:“肝藏血。”肝血不足,洒陈式微,是以麻木。肝脉挟督脉而上颠顶,肝血不足,肝阳随络上激元神之府,是经头晕胀痛。脉为血府,弦为肝脉,肝血不足,是以脉亦虚弦而失柔和也。舌为心苗,血虚失润之是以舌微燥红。

治法:拟养营调络,柔肝熄风。

用方:钩藤9克,天麻9克,防风5克,甘杞子9克,谷精珠5克,桑枝9克,桑叶络6克,秦艽9克,当归须9克,清阿胶(烊冲)9克,炙甘草3克,丝瓜络(红花水拌炒)。连用3剂。

二诊:头晕已停,舌燥已润,麻木亦减,脉息软弱。邪退正衰,原方进退主之。

用方:原方去谷精珠、桑叶络,加菊花6克、葛根6克。连用3剂。

说明:防风,《神农本萆经》谓其治人:“大风头眩痛,风行周身,骨节疼痛。”天麻,《珍珠囊》谓其治:“风虚眩晕头痛。”甘杞子,《食疗本草》谓其除风补精气。秦艽,《别录》谓其治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甘草通经脉。桑枝,《本草汇言》谓其:“治风气挛痛。”钩藤,《本草纲目》谓其治“头旋肝风。”谷精珠治风痛,当归和血补血。阿胶,《本草求真》谓其养血除风。桑叶络、丝瓜络疏经通络。诸药同用,共奏袪风养血通络之效。《素问》所谓:“气味合而服之,邪气乃服是也。”再诊去谷精珠、桑叶络轻缓,加菊花、葛根以消散头部游风,宣通经脉之气,亦是“因其衰而彰之”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