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铜为鉴

 南山五彦 2016-03-22

为了使读者能更清晰的了解铜镜发展的脉络,本文将先依照历史先后顺序,着手于历朝历代的镜,再以整个铜镜文化为主体做适当补充。

上回说到铜镜由黄河上游地区起源后,至商逐渐传入中原地区,但此时的镜仍然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大多为没有纹饰的素镜,有纹饰者多为简单几何纹,与同时期的青铜礼器上的纹饰和艺术水平不可同日而语。至春秋时期前,一直持续有铜镜发现,但数量并不多,可称为早期铜镜即便如此,我们仍不难从零星的铜镜中看出其本身的演进路线,说明铜镜工艺的传承自成统系,与其他青铜器关系不大。

 春秋战国交际之时,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生产力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由于“礼崩乐坏”,长期在青铜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象征等级作用的青铜礼器逐渐衰落,而日常生活用器却得到普遍发展,各类青铜农具、马具、车具、配饰很快融入到古人的生活中,铜镜也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

客观地说,铜镜能够在战国时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青铜铸造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对铁质工具的掌握,铜器制造业也大大受到影响,工具的优化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为创造新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铜镜遂得以发展。第二,合金配比的完善。我们之前提过,早期的铜镜的反光能力是不好的,因为其青铜合金中的锡含量过低。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至此时工匠已能熟练地控制稳定的合金比例,并且发现了锡含量与铜器反光能力之间的联系,镜面的光洁度自然大大提升,铜镜的实用程度也随之提高。

从出土的情况来看,战国铜镜大都分布在湖南、安徽一带,是当时楚国的所在地。虽然中原地区也有铜镜发现,但出土都甚零星,很少有从墓葬系统出土的。可知在此前数百年的“潜伏”阶段中,铜镜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进步,但铸镜中心已悄然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楚镜的出土量大,自然和楚国强盛的国力不无关系,也因使用铜镜在楚地已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而其他地区的铜镜使用情况均落后于楚国。这些铜镜的形式和风格基本一致,铜镜轻巧精美,镜缘甚薄,图案为双层,一般都是在极为精细的地纹上再加各种主题的浅浮雕,这样的双层装饰手法也是战国镜和其他时期的重要区别。

以铜为鉴 <wbr>— <wbr>铜镜的故事(二)铜镜史上的三大巅峰之 <wbr>战国铜镜
铜镜地纹

铜镜上的纹饰一出现就有着多样的纹饰,这似乎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但是细究镜上的纹饰,大多都在青铜器上有所渊源。地纹作为铜镜上的底纹,是用同一印模连续压印而成,因此纹饰排列规律、精细繁密,但每每也变化繁多,这种连续印模的技法便是源于青铜器上对底纹的处理。而镜上的主题纹饰,重要的如龙纹凤纹山字纹连弧纹等,更能明显看出与铜器的关系。这些纹饰相互结合,形成了战国镜的巅峰。

 

龙纹在楚镜中大量出现,与楚人崇拜龙的习俗相关。一般在镜背上排列三至四组,或对称,或追逐。此龙纹已和铜器上的龙纹有所区分,但依然是非常抽象的样式,龙爪龙尾寥寥几笔却动感十足,这在后朝就见不到了。之后各镜上也有龙纹所见,但此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有鳞有须之兽了。

以铜为鉴 <wbr>— <wbr>铜镜的故事(二)铜镜史上的三大巅峰之 <wbr>战国铜镜
战国四龙纹镜

凤纹比起龙纹,无论在战国铜器或是铜镜上都较少出现。和龙纹类似,凤鸟的形象非常抽象,也有与龙配合成龙凤纹的。从出土资料看,凤鸟纹铜镜为楚国所特有,反映了楚国喜爱凤鸟的习俗。

以铜为鉴 <wbr>— <wbr>铜镜的故事(二)铜镜史上的三大巅峰之 <wbr>战国铜镜
战国凤鸟纹镜

山字纹是战国镜上最富盛名的纹饰,外国学者称其为“T字镜”,是镜上独有的纹饰。这类铜镜根据山字数目可分为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四种,其中三山镜、六山镜极为少见,五山镜较多,而四山镜的数量比其他三种的总和还多。目前世间仅存三枚三山镜,分别藏于中外收藏家手中,六山镜十余枚,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研究所。

以铜为鉴 <wbr>— <wbr>铜镜的故事(二)铜镜史上的三大巅峰之 <wbr>战国铜镜
四山镜

以铜为鉴 <wbr>— <wbr>铜镜的故事(二)铜镜史上的三大巅峰之 <wbr>战国铜镜
五山镜

以铜为鉴 <wbr>— <wbr>铜镜的故事(二)铜镜史上的三大巅峰之 <wbr>战国铜镜
六山镜

于山字纹镜纹饰的渊源,各种说法不一。清代的金石学者曾对于常见的四山镜提出:“刻四山形以像四岳(五岳中除中岳嵩山外的四岳),此代形以字。”此后,不少中外学者同意这一观点。日本学者提出:“山在中国古代往往与不动,安静,养物等观念结合在一起。因此在铜镜上使用大的山字表示山图形,如同福,寿,喜等字一样,含有强烈的吉祥寓意。”并将此纹与古代的山岳崇拜联系在一起。但若如此解释,很难理解在战国后的镜上再未出现过山字纹,如果是山岳崇拜,应该延续至后朝或至少有所反映。

上世纪80年代来,国内一些学者又提出山字纹是由商周铜器上的勾连雷纹演变而来,认为山字纹截取了勾连雷纹的基本构图,成为了一种新颖的几何形纹饰。这种观点基本解决了山字纹的缘由问题,即也是来源于青铜器。

以铜为鉴 <wbr>— <wbr>铜镜的故事(二)铜镜史上的三大巅峰之 <wbr>战国铜镜
勾连雷纹

连弧纹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几何纹饰,没有龙纹、凤纹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般以八弧最常见。不过和其他战国纹饰不同,连弧纹后来沿袭至后朝的镜上,尤其在两汉的铜镜上再度流行,算是很常见的一种纹饰。

以铜为鉴 <wbr>— <wbr>铜镜的故事(二)铜镜史上的三大巅峰之 <wbr>战国铜镜
连弧纹镜

虽然我们讨论战国镜是以楚镜为主,但当时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已初具规模,和楚镜形制类似的铜镜在北方地区也有出土,但数量较少。不过数量虽少,依然能从其中发现模仿楚镜的痕迹,而且各具特色,将铜器上镶嵌绿松石、镶嵌金银、镂空铸造的工艺运用在铜镜上,极为绚丽。

以铜为鉴 <wbr>— <wbr>铜镜的故事(二)铜镜史上的三大巅峰之 <wbr>战国铜镜
战国错金狩猎纹镜

总的来说,战国镜作为铜镜史上第一个巅峰,开始了铜镜上多彩的装饰艺术,为铜镜从青铜贵器走进平民百姓家中铺平道路,也为紧随其后的第二个巅峰—两汉铜镜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尝试和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