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颤,又一个慢性杀手

 北纬46度 2016-03-22

房颤,全名心房颤动,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而显著提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什么是“房颤”:心脏的结构像一座拥有四个房间的两层楼,下面的“房间”我们叫心室,上面两个“房间”叫心房(右边是右房,左边是左房)。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组织叫窦房结,这是控制整个心脏跳动的司令部,它像萤火虫那样规律、整齐地发放生物电来控制心跳。正常的心跳在60-100次/分,频率规整,心房、心室各部收缩协调一致,称之窦性心律。当某种原因导致心房颤动发生后,心脏跳动节律就乱了,右心房上窦房结的“号令”功能就丧失了,而左心房的某一个部分发放另一种生物电,它又快又乱,心房收缩的频率可高达500次/分左右,造成心房、心室功能损害,并引起心室发生快而不规则的跳动、心室供血功能的显著下降,进而造成人体脑部及其他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房颤的危害:首先,房颤导致心房血栓形成和脑中风。房颤患者容易形成心房血栓,血栓脱落导致中风、心肾等重要脏器梗死,房颤患者的中风率比正常人群高6-8倍。其次,房颤导致心力衰竭。房颤发作时心率过快过慢及严重心律不齐,心输出量减少,心脏功能降低约30%,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明显降低,进一步发展可致心力衰竭。最后,房颤会导致猝死。18%的室颤猝死和3%的室速由房颤等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诱发,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群的2-4倍。

发现房颤要及时治疗,对于房颤患者首要的治疗目标是转为正常心律,以前内科导管消融和药物治疗有成功率低、副作用大等不足。微创房颤术是目前创伤最小、成功率最高的外科房颤治疗方法。

房颤患者还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中风,因此房颤的治疗必须包括预防血栓。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但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大、剂量难以控制一直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难题。而且房颤患者往往年龄偏大,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病史等,这些患者如不使用抗凝药容易导致中风,但如使用抗凝药又会大大增加出血的风险。如何治疗,难以兼顾。大量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血栓90%形成于左心耳,切除左心耳不仅是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最有效的办法,更避免了长期服用抗凝药带来的危害。梅氏微创房颤术除了针对心律的治疗,还包括了左心耳切除这一重要步骤,保证了对房颤治疗的全面和彻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