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待经典音乐,我们应该从审美开始(1)

 赵东华 2016-03-23

对待经典音乐,我们应该从审美开始(1)

2012-05-13 来源:读书人 【读书人网(Reader8.cn):综合教育门户网站】
这篇"对待经典音乐,我们应该从审美开始"论文是程序自动抓取于互联网上,查看更多请点击:读书人网论文频道:http://www./data/lwxz/近年来,大街小巷里的孩子们唱着《两只蝴蝶》、《大花轿》、《老鼠爱大米》等一系列的流行歌曲。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认为:现有的音乐教材已
这篇"对待经典音乐,我们应该从审美开始"论文是程序自动抓取于互联网上,查看更多请点击:读书人网论文频道:http://www./data/lwxz/         近年来,大街小巷里的孩子们唱着《两只蝴蝶》、《大花轿》、《老鼠爱大米》等一系列的流行歌曲。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认为:现有的音乐教材已经过时了,应该淘汰它。我们应该承认,流行音乐以其简单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赢得了现代人的喜爱和认可,其中也不乏优秀的经典之作,如《校园多美好》、《天地在我心》、《外婆的澎湖湾》、《让世界充满爱》。这些歌曲无论歌词、旋律、思想意义各方面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深得人心。而我们的教材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卖报歌》这些经典的老歌伴随了多少人的成长,现在听起来,它们依然那么动听,依然能激起我们心中的涟漪,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偏偏不喜欢呢?旋律不优美吗?它们已经过时了吗?它们已不该被称作经典了吗?我想:不是!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些经典呢?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定有其动人之处,但我们不得不痛心地说,经典歌曲有其生存的特定的时代、环境、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特定时代、特定的环境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我们的孩子对于这些已经是一片茫然,他们无从了解这些特定时代所特有的气息,也就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些作品的情感,他们像捧着天书一般面对这些经典。抛却它们吗?作为从事音乐的人们来说,这会是剖心剐骨般的疼痛,毕竟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是我们的祖先、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既然“抛却”不可能,我们只有昂起头去继承、去发扬,这个责任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究竟该怎样继承发扬“经典”呢?途径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还是应该把目光聚集在课堂上。 
        音乐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和掌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的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对于经典,我们更应该从审美开始。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即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讲故事、观看音像资料、即兴表演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被调动起来,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置身于情境之中的地步。恰当地创设情境还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卖报歌》一课,这首歌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那段满目疮痍、饱含血泪的屈辱、苦难的历史,离我们现代化的社会似乎已经很遥远了。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幼年时代还曾受到那段历史余波的影响,在我们的脑海中还残留着童年时代辛酸的回忆,成年后的我们还可能常常去回忆。可充分地享受了改革春风的孩子们对那段历史却毫无知觉,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歌曲情感的把握。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先观看一段录像,从视觉上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然后讲报童的故事引入歌曲,这样用视觉补充了听觉无法得到的情感。创设情境应该因课而异,《卖报歌》适合利用观看音像的方法,有的歌曲就比较适于即兴表演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作者:读书人网友 编辑:kind8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