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明远之问:为何仅中国人爱讲师德

 Sophia胥 2016-03-23


   德者,师之本也。在2015年10月“中国教师·敬德会讲”双月论坛的“仁爱之师与师德建设”主题演讲时,顾明远先生接连抛出的几个问题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思索:“为什么只有中国人特别爱讲师德,看重师德,为什么国外不说师德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学术顾问   顾明远

“我们都在说仁爱,讲教师要爱孩子,但是什么叫爱?什么叫爱孩子?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每一个教师都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就不用讲师德问题了。”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谢维和

    “教师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现在师和道出现了分离,师和教育出现了分离。要求教师做仁爱之师抓住了教师培养的根本,必须重申和强调‘师道’,这是仁爱的基础,也是教师培训培养的根本。”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学部主任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袁振国

   “师德是一种专业责任,教师的道德要体现在专业能力上。谈师德,不能抽象地讲爱,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专业水平。拥有了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够担当起教师的师德。”在袁振国看来,正如同把生理的生命交给医生一样,人们是把精神的生命交给了教师。

   教师的师德在哪里?在终身学习。如果他不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不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出现的新情况,如何引领学生面向未来变化的世界,适应世界,应对世界?”袁振国认为,“在一个复杂多变、变动不居的世界里,教师如何体现他的师德,如何体现自己的专业责任,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   孟繁华


“仁爱之心和教师的道德素养直接与培养创新人才相关。只有在愉悦宽松的环境,师生之间具备良好融洽的关系,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师范生应该更加重视师德教育,因为这是用分数衡量不出来的,也是资格证书考不出来的。应该注重考查师范生实习期间师生互动和同伴交流过程中的表现,看他是否具有仁爱之心,具备良好的师德。”



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  尹后庆

“教师只有明白了自己身上承担的教学责任,才会成为改变未来教育的最具智慧、最体现生命力的基础支持。所有的学科知识传授其实都与人的德性成长是紧密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形成合作与互助的品质,应该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过程所营造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对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对真理正义的不懈追求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更是学生的榜样。我们要赋予‘仁爱’现代意义,烙上时代的印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裴娣娜

而这个“时代的印记”,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学生为本,基于人的发展。面向未来的教师师德本质特征是什么?就是以“对学生的大爱”为魂,以“学生生命自觉”为本,这样才是回应时代挑战、保持生命活力的师德。


原国家副总督学    郭振有

    仁者爱人,但仁与爱之间是否有区别?爱是人之情,是本能,仁是爱之理,是价值观,“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用”,两者互为表里。怎样才能做到仁爱?在他看来,教师要安心、安稳,才能生发爱心,才能乐于从教。所谓仁爱之师,就是有远大的志向,认认真真、切切实实地践行学与思,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才是仁。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机制、教学方法、教师职业方式会有许多变化,但是我觉得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仁爱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根本性要求。


北京史家小学校长   王欢


“现在,大家对师德既泛化又窄化,既神圣又庸俗化,我们讨论师德,需要达到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教师也是真实的人,也有活着的问题。”王欢说,但一旦具有了仁爱之心,普通的教师就成了不平凡的教育者。

当一个人老的时候,回想自己成长中一个个温馨的情节、故事,这样的故事一定会滋养人的生命,而我们的老师给了孩子这样的故事。

爱孩子是很幸福的事,我愿意做一个好老师。”

(本文整理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在这里,读懂中国教育

在这里,分享教育智慧


关注教育|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微信ID:ce30c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