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四进老师讲伤寒论(30)

 红日春风 2016-03-23
第三十讲 讲于2015年1月11日
豆豉有轻微的解表作用,一般体质比较差一点的,有湿热得到外感后可以用豆豉解表。还有清理大肠的作用,可以使肠胃比较通畅。我当年刚行医时用栀子治心肌炎效果不错,因为心肌炎就跟温病派说的那样,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气郁闭就走到心包里面了,肺热长期不解,输液伤到心脏就往里走了。这就是温病的传变途径,我主要用栀子加一些清热活血的药,就把那个心肌炎治好了。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孩,肺热而且心脏跳跳停停,栀子先白后红,所以先清肺后清心。到现在病人一点毛病没落下,很多用西药治完心肌炎会留后遗症,会多年心律不齐。
少气就是短气,好像气不够用,这就是说中焦力量不足,或者是心脏弱一点。所以又在栀子豉汤的基础上又加了炙甘草二两,用来补胃气、强心阳,因为经方的思路是火土同治,一般温病派会加黄芪和党参。如果干呕就不用半夏了,半夏是治疗水饮上逆引起的呕吐,用生姜是有轻轻解表的作用,还有降逆、温胃阳的作用。因为他胃气不足,汗吐下伤到胃气了,造成了干呕。水气不化的情况下用生姜,治水饮上逆的呕吐有时半夏和生姜一起用,小半夏汤就是这样。如果他是热证的口渴、干燥、舌苔比较红,这样就不要用半夏了,因为辛辣的半夏利水的力量非常强。经方在合方后,如果有重复的药,不是两个方里面这味药的药量叠加,是取这两方子里面这味药最大的那个量。栀子豉汤也是伤寒误汗误下,表热内陷胸中,不是寒邪内陷,而是热邪内陷了,产生心烦了。
第七十七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三十九”。胸中滞就是滞涩不畅通,它的病机还是湿热上扰,外表不解、里面有热郁闭住了。有的是热证,有的是湿热,胸中有时指的是胸,再就是指的食道、胸骨后边,不是说心脏。临床上会感到这里疼痛、窒塞、滞涩或者窘迫,咽东西不顺当,舌苔微黄或黄腻,舌质发红证明里面有热。类似于咱们现在的食道炎,或者是心包炎。这得和胸痹区别开,心脏病心肌梗塞也是胸中滞塞,好像一个石头压着一样,那是疼痛或者闷,短气呼吸不过来,厉害就大汗淋漓。
我用这个方治过一个得了半年慢性肺炎的病人,老是低烧,有点咳嗽,舌苔微黄、舌质微红,胸痛连及后背。我用的是栀子豉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