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臣谈意拳的“缩骨发力”

 常松长功 2016-03-24

意拳之发力俗称之为爆炸力,也称为惊抖力。

所谓的惊抖力,必须以具备整体劲力的瞬间开合转换为条件,在急速的启动与急速的刹车中,形成力的吞吐开合互相转换功能。

急速的启动,是瞬间聚集能量产生内劲的充盈和骨节的瞬间闭合形成压缩力。

急速的刹车力,则是启动蓄劲后并没有把劲力蓄死,而是瞬间的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释放的发力趋势,催动前足的下踩前钻伸张力.

当前足踩实之际,正是重心的前七后三状态,此时重心不动突然下砸,催动丹田爆炸形成鼓荡的抖顿。

在抖顿的瞬间全身骨节突然松开并且挣出,形成弹簧崩射,使力发于体外.

意拳所有的发力模式,都离不开这一根本的要求,故此为发力之关键,切切!!

缩骨发力的劲力形成有以下几个优点,这是其他拳术所不具备的:

1. 劲力充实饱满,内涵松紧开合的阴阳变化,爆发的速度和产生的力量,超越普通发力五倍以上(注:我们曾经就此做过专项试验),他是把劲力瞬间蓄足后的弹簧反崩力,具有及强的穿透力,阴阳转换的速度,使全身关节的松紧功能,进一步压缩内部气体膨胀,产生一动无有不动的惊炸力。故芗斋先生有云:“力生有两,两者能一,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有转换之功。”

2. 回手如勾杆的惊挂力,与出手如钢挫的拧滚力,在蓄力和发力的运动过程中,几乎是同时同步完成,从而保证我在出手发力之前,就已牵动了对方的重心,破坏了对方的间架,使我的发力行程畅通无阻。意拳所追求的发力是以蓄为主,故有练“提”不练“顿”,练“蓄”不练“发”之说。蓄的好.发的才猛!

所以,意拳发力的本质,就是作用力给予自身,形成压缩的势能,再利用反作用力的回荡原理,形成击打条件。所有的过程引动,其实就是全身关节瞬间的开合,王芗斋称之为“筋伸骨节缩”,所谓关节力的总和,这是意拳发力最精到,也是最根本的功夫所在。

3.缩骨而发,是实力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双方交手劲力一接.即缩骨而动形成惊力回挂,使敌重心已失,如临深渊一般,而瞬间在反崩时形成爆炸力,把对方身体全部炸起。所谓的炸力,一定要把对方的身体和重心炸得离开地面,这样才会把惊抖的“缩骨发力”表达得圆满通透。

4.缩骨发力是对整体运动最好的诠释,要想做到均整如一,就要学会蓄劲,没有蓄劲,发力就不存在。所谓蓄得足,全身才能鼓得起,才会整体如一,所有关节如齿轮般的咬合在一起,共同做功。没有这一步功夫,桩法无得,动法失真,用法低效,一连串的连带关系。

神真意切的形成,必定离不开机体的真实均整,机体不整,神意不可能被调动起来,王芗斋先生常告诫后学要:“守住意感,切忌幻想”。没有真实的身体感受,所有的精神意念,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的阿Q精神罢了。缩骨发力不但是身体功能对自身技能的感受,也是精神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启动感受,二者如能统一,就是内外一致的真实功夫。禁得起实践和历史的考验!!

(文/高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