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说说推手与推脚

 秋声独赋 2017-08-18


    在一些太极拳推手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双方队员顶着牛,较着蛮力,有的甚至干脆直接搂抱在一起摔跤。摔跤比赛中的搂、抱、拌、勾腿子、别子等技法层出不穷。其场面既不像太极推手,也非中国式摔跤。一位资深的推手比赛裁判长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规则不成熟是主要原因,太极推手里原有拿、打、踢、摔等技法,但按照比赛的竞赛规则规定却不允许拿、打、踢,结果只剩下摔了,所以比赛变成了四不像。另外一个原因是,参赛队员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不少队员根本不懂太极推手就参赛了。这种比赛已背离了太极拳推手的原义,引起了太极拳界的关切和担忧

目前太极拳推手常见顶牛现象,而一些意拳的推手比赛也频现摔跤动作,这主要在于比赛规则的制定。很多是训练一套,比赛一套,不是按照一个固定的规则来训练,而是按照自己对推手的理解来训练,到时候再按主办方的意愿制定比赛规则。造成运动员短时间内不适应比赛规则,只能本能发挥,摔跤、顶牛和搂抱就出现了。

意拳推手是在经过站桩、试力、走步训练,获得一定浑圆力后对力量运用的检验;它是意拳功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双方体认各种攻防力量变化的一种训练方式;可以弥补散手之不足,是散手训练的辅助练习,是双人试力。但是在练习意拳推手时不可虚与应付,乱推一气,在双方手臂相互绕环之中,一旦找到对方的空隙就要进行有效的发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自身的自然本能活力。

有些拳术讲求打虚、打空挡,而意拳讲求打实不打虚,讲究攻击人的重心,才能彻底击败对手。所以意拳推手不是单纯推“手”,而是化开对方间架推人,攻击对方的重心,是双方脚步的相互攻守,手臂只是接触点,而力点在身上、在下肢的脚步上。意拳推手是双方相互攻击对方的双脚和重心,是在“守中用中”原则下的“推脚”。

彼此推手中,对方有一定的运动规律,我方也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双方的运动都要通过肢体接触点发生关系。我方的发力通过双腿上传,通过肢体接触点传导致对方身上,作用到对方的双脚上,有可能造成对方重心不稳,脚步错乱,就可将对方放出。而对方如果运用合适的手法、劲力、身法、步法化解我方的攻击,再次向我发起反击,就形成了相互之间的攻防。所以接触点部位要松紧适度,过紧了,就会被对方利用,过松就会直接被对方击出。力由松中求取,紧中灭,在动中用。肌肉只有在放松状态下才有收缩的可能性,才能完成一个动作,而一紧就失去了再次收缩的可能性,就不能灵活变化,所以,推手时间架要保持适度的力量,不能过松或过紧。

我有关意拳推手的博文《练习意拳推手的点滴体会》中曾提到在推手中,要把自己的劲力练得像球一样浑圆,把对方当成一个球,我方意力总是指向对方的中线上。双方推手就像两个球在滚动、相互围绕旋转。最后的发力就是一个的“碰撞”,一球保持稳定,一球被撞出。就球的形体来说无上下前后左右方位上的区别,但人体是有上下、左右等分别的,在旋转中可能被旋转摔跌而出,也可能前栽、后仰跌出。在两个球的滚动与旋转中,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点上,两个球和地面的接触点,两个球之间的接触点。只不过人和地面的接触点是两只脚,而两个人之间的接触点是两个手臂或身体,这就要求两个脚的力量要配合协调,进退自如;两臂之间更要紧密协调配合,或扶按、或钩挂、分挂、或旋、或偏等等,或前后发力、或左右发力。也有可能运用力量的变化使对手重心不稳,在一只脚支撑体重时,就好发力了。而我们在一只脚着地时,也应该保持整体的平衡均整,所以在意拳功法中就专门设有独立桩的练习,也可以在双手控制对方时抬脚踢击。

 在电影《一代宗师》中有经典台词“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只有站着的才有资格说话”。所以双方推手谁也不愿意倒下。

 在推手中决定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方如果能够迅速感知对方的发力大小、方向、着力点及将要变化的趋势,把握住合适的机会,也就是对方重心最不稳定的时机,找准发力点、发力的方向,就可一发而威力惊人。双方推手时相互之间会产生力的作用,这些力量的作用与变化都是双方腿脚力量的体现。双方推手的整个过程就其力学本质而言,是平衡与不平衡两种运动形态交替的过程,就其自身来说,受到了重力、地面反作用力和对方的对抗力三个外力的作用,如何利用自身的重力、地面反作用力,有效利用和分化对方的对抗力,使之利己而不利人,是每一个练习推手者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推手输赢有多方面的因素,诸如身高体重、劲力大小、整体的松紧变化频率、身法步法的灵活性等等,总的说来就是“得力”与“不得力”。如对方虽然身高力大,我方可以通过整体的整体劲力的松紧转换及合理的身法、步法,设法让对方有力也发不出来,即使发出来,也不能发到或完全发到我的身上;可能我方的劲力小,但通过合理的身法步法、接触点的合理松紧变化及技术就可以有效爆发,而且发放到最易牵动对方重心的部位,指向最易使对方倾跌的方向,发力的时机恰好是对方重心最不稳定的一瞬间。从双方整体来说,对方之力可能大于我,但是在接触点上,我方是整体对局部,大力对小力。而所谓的“四两拨千斤”是以小力顺其力的方向引动、牵动对方重心,而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相对抗的力,永远是大力打小力,这是不可违背的物理力学原理。

脚是整个身体的承载部位,对于保持人体重心的平衡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有效的破坏对方脚的稳固,就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效果。另外,拳经云“手打三分脚打七”,“消息全凭后脚蹬”等等,都是在说脚在发力攻击时的重要性。但是首先要明白一点,就是脚跟是承担体重的,脚掌部位是产生蹬弹力的(发力点)。例如,对方向我肩架或躯体施加一个外力,我接住对方之力,松腰沉胯,将来力沉降至后脚跟,迅速通过后脚掌的蹬弹,瞬间通过接触点发放到对方身上,内在劲力一落即起,像皮球一拍即弹,这样可以让对方的劲力瞬间找不到对抗体,从而暂时失重,我方再从接触点上向对方发力,就可达到一定的攻击效果。以杠杆力学分析,腹腔内气下沉是力源,后脚掌为杠杆力臂的弹性支点,双方接触点即为作用点(发力点)。所以在平时就要经常训练后脚掌的掌控能力,也可以在平时的站桩中,将诸多摸劲练习和双脚的拧裹碾搓紧密结合起来,使整体劲力更利于充分发挥。

在推手中对于自身来说,首先在推手中要保持自身的平衡稳定,让双脚处于得力状态,在受到对方攻击时,利用有效的手法、劲法和协调的身法,使来力通过脚传至地面,达到充分消化对方力量的效果。而我方应该调整身法,使步法进退灵活,时刻保持腿部的弓态和弹力,以便在我方发力时快速爆发和连续爆发。

双方推手时,在保持自身脚步得力时,还要极力让对方的脚步不得力,俗话说“损人利己”。在推手过程中,我方要时刻有意力指向对方的重心和支撑腿,时刻威胁对方双脚的稳定性,并且在其腿部蹬弹发力时要干扰其脚的稳定性,消弱对方发力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肢体接触练习,使肢体松紧适度,皮肤的神经感知异常灵敏。总而言之,就是破坏对方的根基,消弱对方的发力效果,使自身在运动中根基稳固,发力时脚的进退灵活协调,蹬弹劲力强劲。

总之,意拳推手水平的高低,与其所进行的基本功训练效果及时间长短有直接的关系,与推手的经验及所采取的技战术密切相关。在基本功训练中,主要以站桩训练浑圆力为基础,锻炼整体的松紧转换频率,在推手时有效运用各种力学技术破坏对方身体的平衡,达到控制对方身体中心、重心的效果,所以,意拳推手不要推“手”,要重在推“脚”,才不至于脱离实战,背离意拳的训练宗旨与原则。但是也不可局限于推手、推脚而丧失“守中用中”的原则。既要攻击对方的重心,还要时刻威胁对方的中线,这样才能和实战保持一致,不至于与下一阶段的散手训练脱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